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报谒徐大雅仁因以题赠三首 其一 赵蕃 〔宋代〕 好在东都孺子孙,壮年曾谒舍人门。祇今此道同终少,君独深藏耻自论。
白话文翻译: 他作为东都的贤良子孙,年轻时曾拜访过舍人的门庭。如今这种正直之道已经很少有人坚持,而你却深藏不露,羞于自我宣扬。
注释:
- 东都:指洛阳,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 孺子:指贤良的子孙。
- 舍人:古代官职名,这里指高官或贤人。
- 此道:指正直、忠诚的道德准则。
- 同终少:指坚持这种道德准则的人越来越少。
- 深藏:指不轻易展示自己的才能或品德。
- 耻自论:羞于自我宣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拜访徐大雅时所作,表达了对徐大雅品德的赞赏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拜访徐大雅时所作,通过对比徐大雅的品德和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表达了对正直品德的赞赏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徐大雅品德的赞赏,反映了作者对正直、忠诚道德准则的推崇。诗中“好在东都孺子孙”一句,既表达了对徐大雅出身的赞美,也暗示了对其品德的认可。而“壮年曾谒舍人门”则进一步强调了徐大雅的贤良背景。后两句“祇今此道同终少,君独深藏耻自论”则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徐大雅坚守正直之道的难能可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正直品德的崇高敬意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在东都孺子孙”:赞美徐大雅出身贤良,暗示其品德高尚。
- “壮年曾谒舍人门”:强调徐大雅的贤良背景,曾拜访过高官或贤人。
- “祇今此道同终少”:反映当时社会正直之道已经很少有人坚持。
- “君独深藏耻自论”:赞赏徐大雅深藏不露,羞于自我宣扬的品德。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徐大雅的品德和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突出徐大雅的难能可贵。
- 暗示:通过“好在东都孺子孙”暗示徐大雅的品德高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正直、忠诚道德准则的推崇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赞赏徐大雅的品德,表达了对正直品德的崇高敬意和对社会风气变化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东都:象征着政治、文化的中心,暗示徐大雅的出身和品德。
- 孺子:象征着贤良的子孙,强调徐大雅的品德。
- 舍人:象征着高官或贤人,强调徐大雅的贤良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A. 长安 B. 洛阳 C. 南京 D. 北京
- 诗中“舍人”指的是什么? A. 高官 B. 贤人 C. 学者 D. 商人
- 诗中“此道同终少”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这种道德准则已经很少有人坚持 B. 这种道德准则已经过时 C. 这种道德准则已经消失 D. 这种道德准则已经普及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泊船瓜洲》与赵蕃《报谒徐大雅仁因以题赠三首 其一》: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正直品德的推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