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即事十五首 赵蕃 〔宋代〕
雨合湍流息,风高松韵寒。 中宵空耿耿,长夜苦漫漫。 梦去无多地,愁来匪一端。 明朝对清镜,政恐觉凋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雨停了,急流也平息了,风大使得松树的声音显得格外寒冷。深夜里心中空荡荡的,长夜漫漫,苦闷难耐。梦境并不遥远,但忧愁却多得无法一一列举。明天早晨对着镜子,恐怕会发现自己已经憔悴不堪。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合:雨停。
- 湍流:急流。
- 松韵:松树的声音。
- 中宵:深夜。
- 耿耿:心中不安。
- 漫漫:形容时间长。
- 梦去:梦境。
- 愁来:忧愁。
- 匪一端:不止一种。
- 清镜:镜子。
- 政恐:恐怕。
- 凋残:憔悴。
典故解析:
- 无典故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病中创作,表达了对病痛和长夜的苦闷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病中即兴创作的十五首之一,反映了他在病中的孤独和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的宁静和风中的松声,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寒冷的氛围。诗中的“中宵空耿耿,长夜苦漫漫”表达了作者在深夜的孤独和不安。后两句“梦去无多地,愁来匪一端”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的忧愁之情,暗示了梦境的短暂和现实的沉重。最后一句“明朝对清镜,政恐觉凋残”则是对未来的忧虑,担心自己因病而憔悴。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合湍流息,风高松韵寒”:雨停了,急流也平息了,风大使得松树的声音显得格外寒冷。
- “中宵空耿耿,长夜苦漫漫”:深夜里心中空荡荡的,长夜漫漫,苦闷难耐。
- “梦去无多地,愁来匪一端”:梦境并不遥远,但忧愁却多得无法一一列举。
- “明朝对清镜,政恐觉凋残”:明天早晨对着镜子,恐怕会发现自己已经憔悴不堪。
修辞手法:
- 比喻:“风高松韵寒”中的“松韵寒”比喻松树的声音在风中显得格外寒冷。
- 对仗:“梦去无多地,愁来匪一端”中的“梦去”与“愁来”,“无多地”与“匪一端”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孤独和忧愁,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合:雨停的宁静。
- 湍流:急流的平息。
- 松韵:松树的声音。
- 中宵:深夜的孤独。
- 长夜:长夜的苦闷。
- 梦去:梦境的短暂。
- 愁来:忧愁的沉重。
- 清镜:镜中的自己。
- 凋残:憔悴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雨合湍流息”意味着什么? A. 雨停了,急流也平息了。 B. 雨和急流一起停止。 C. 雨和急流一起流动。 D. 雨和急流一起消失。
-
“中宵空耿耿”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平静 C. 孤独 D. 兴奋
-
“梦去无多地,愁来匪一端”中的“匪一端”是什么意思? A. 不止一种 B. 只有一种 C. 没有一种 D. 很多种
答案: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宁静的秋景,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诗词对比:
- 赵蕃的《病中即事十五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忧愁和孤独,但赵蕃的诗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和王维的诗作,可以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