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夜起对月怀斯远成父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9:25:56

昨朝执热扇慵挥,今夕凉生寝益衣。

想见山房听风竹,怅余何日定成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十夜起对月怀斯远成父 其三 赵蕃 〔宋代〕 昨朝执热扇慵挥,今夕凉生寝益衣。 想见山房听风竹,怅余何日定成归。

白话文翻译:

昨天酷热难耐,扇子也懒得挥动,今晚凉风习习,睡觉时反而要多穿衣服。 想象着在山中的房间里听着风吹竹叶的声音,惆怅地想着不知何时才能确定归期。

注释:

  • 执热:忍受酷热。
  • 慵挥:懒得挥动。
  • 凉生:凉风生起。
  • 寝益衣:睡觉时增加衣物。
  • 山房:山中的居所。
  • 怅余:惆怅地想着。
  • 定成归:确定归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他在某个夏夜对月思念远方的朋友和亲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归期的惆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夏夜,作者在酷热的白天过后,感受到夜晚的凉风,由此引发了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归期的惆怅。诗中通过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切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昨朝执热扇慵挥”,以酷热的白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炎热的不适;而“今夕凉生寝益衣”则转而描绘夜晚的凉爽,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想见山房听风竹,怅余何日定成归”,则通过想象山中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归隐的渴望和对未来归期的惆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朝执热扇慵挥”:昨天酷热难耐,扇子也懒得挥动,表达了作者对炎热的不适。
  2. “今夕凉生寝益衣”:今晚凉风习习,睡觉时反而要多穿衣服,形成了与前句的对比,表达了夜晚的凉爽。
  3. “想见山房听风竹”:想象着在山中的房间里听着风吹竹叶的声音,表达了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怅余何日定成归”:惆怅地想着不知何时才能确定归期,表达了对未来归期的惆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昨朝执热”与“今夕凉生”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
  • 想象:通过“想见山房听风竹”的想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归期的惆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深切渴望和对未来归期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执热”:酷热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炎热的不适。
  • “凉生”:凉爽的意象,表达了夜晚的凉爽。
  • “山房听风竹”:山中宁静生活的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昨朝执热扇慵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不适? A. 寒冷 B. 酷热 C. 饥饿 D. 寂寞 答案:B. 酷热

  2. 诗中“想见山房听风竹”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城市生活 B. 山中隐居 C. 热闹场合 D. 官场生涯 答案:B. 山中隐居

  3. 诗中“怅余何日定成归”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惆怅? A. 失去亲人 B. 未来归期 C. 贫困生活 D. 疾病困扰 答案:B. 未来归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赵蕃《二十夜起对月怀斯远成父 其三》: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美景,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归期的惆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