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暮秋登石桥追和祝子权韵)》
时间: 2025-01-04 09:17:44意思解释
念奴娇(暮秋登石桥追和祝子权韵)
作者: 毛幵 〔宋代〕
原文展示:
十年湖海,叹潘郎憔悴,无心云阁。
强起登临惊暮序,目极清霜摇落。
散发层阿,振衣千仞,浩荡穷林壑。
寥无际,镜天收尽云脚。
长啸声落悲风,想沧洲万里,当年归约。
回首区中无限事,此意谁同商略。
欲驾飞鸿,翩然独往,汗漫期相诺。
滞留何事,坐令双鬓如鹤。
白话文翻译:
经历了十年的湖海漂泊,感叹潘郎的憔悴,心中对云阁无所依恋。勉强起身,登上桥头,惊醒了这暮色的序曲,目光所及,清霜摇落。散发在层峦叠嶂之间,衣袂飘飘,浩荡穿越林壑。四周寥寥无际,镜面般的天空收尽了云的影子。长啸声随悲风而落,想起遥远的沧洲,曾经的约定在心头涌现。回首往事,无限感慨,此情此意又有谁能共商?想要驾驭飞鸿,翩然独往,希望能有约定的相会。为何滞留在此,让双鬓渐渐如鹤般白头?
注释:
- 潘郎: 指潘岳,古代诗人,因其诗作感情深沉而被称誉。
- 云阁: 指高远的山阁,象征高洁的理想和追求。
- 散发层阿: 散发披肩,形容形象的洒脱。
- 千仞: 高山,形容山势的险峻。
- 镜天: 比喻如镜子般平静的天空。
- 沧洲: 指遥远的地方,象征追求理想的远方。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毛幵,字君美,号景道,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生的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秋冬之际,作者在登桥时感受到自然的凄凉与人生的无常,借景抒情,表达对往事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念奴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词的开头以“十年湖海”引出,沉重的时间感蕴含着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感慨。接着通过“强起登临惊暮序”的描写,展现了在苍茫的秋冬景色中,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眷恋。全诗通过层次分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壮阔的气氛。
尤其是“长啸声落悲风”,声与风的结合,象征着一种无奈的悲歌,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一句“滞留何事,坐令双鬓如鹤”以问句结束,既是对自我处境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理想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年湖海,叹潘郎憔悴,无心云阁。”: 叹息十年间的漂泊,感叹昔日的潘郎已憔悴,心中对高远理想的无奈。
- “强起登临惊暮序,目极清霜摇落。”: 勉强站起,登高望远,却惊扰了暮色的宁静,眼前清霜摇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散发层阿,振衣千仞,浩荡穷林壑。”: 描述自然的壮美,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
- “寥无际,镜天收尽云脚。”: 形容空旷的天空,象征着无尽的孤独。
- “长啸声落悲风,想沧洲万里,当年归约。”: 长啸与悲风相伴,勾起对理想与往事的追忆。
- “回首区中无限事,此意谁同商略。”: 反思往事,感慨无人能同享此情。
- “欲驾飞鸿,翩然独往,汗漫期相诺。”: 期盼能有约定之行,渴望自由。
- “滞留何事,坐令双鬓如鹤。”: 反问为何滞留,双鬓如鹤白,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凋零。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空比作镜子,映衬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
- 对仗:如“散发层阿,振衣千仞”,展现语言的和谐美。
- 拟人:将长啸声拟人化,传达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往昔的怀念,流露出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湖海: 象征漂泊与远行,隐喻人生的艰难。
- 云阁: 代表理想与追求,象征高远的志向。
- 清霜: 代表时光的流逝,象征人生的无常。
- 飞鸿: 代表自由与希望,渴望超越现实的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潘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潘岳
- D. 白居易
-
诗人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与轻松
- B. 孤独与思考
- C. 激昂与愤怒
- D. 忧伤与绝望
-
“滞留何事”中的“滞留”是什么意思?
- A. 前进
- B. 停留
- C. 消失
- D. 旅行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情感更显豪放与激昂。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