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二月十二日妙光阁下感赋》
时间: 2024-10-05 07:55: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松冷日,甚推排不去,无情春色。
强与风光流转处,依旧清明寒食。
戍鼓楼台,佛香尘土,三两初莺识。
琴声悽断,断肠花外残客。
天末谁为招魂,薜萝山鬼,哀些空吟得。
尽有贞元朝士感,白首同归尤惜。
旧顿天寒,新亭日暮,泪尽山阳笛。
沧桑何事,出林烟磬初寂。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阳光下,青松显得愈发清冷,春天的色彩也无法驱散这份孤寂。尽管风光依旧流转,清明和寒食的节日仍在继续。高楼上鼓声沉闷,佛香弥漫在尘土中,几只初鸣的小莺也开始识得春天的气息。琴声如泣如诉,残客在花外惆怅不已。天边到底有谁在为游魂招唤,薜萝山的鬼魂,悲哀地吟唱着空洞的曲调。曾几何时,贞元朝的士人们对此深有感触,白发苍苍时仍旧怀念那份同归的情谊。旧时的寒冷又重现,新亭的日暮中,泪水已尽,山阳的笛声也随之消逝。沧桑的世事为何如此,让我在树林中听到那初寂的烟磬声。
注释
- 青松: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
- 清明寒食:清明和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与祭祖和扫墓相关。
- 戍鼓楼台:指戍楼上的鼓声,象征着守卫和孤独。
- 佛香尘土:佛教的香火在尘土中飘散,象征着世俗的喧嚣。
- 薜萝山鬼:薜萝是植物名字,山鬼象征着亡灵或逝去的事物。
- 贞元朝士:指唐代贞元年间的士人,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 山阳笛:山阳指代一个地方,笛声代表着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字子舆,号穗园,主要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风格沉稳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二月,正值春天的交替时节,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念奴娇 二月十二日妙光阁下感赋》是一首极具感情深度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春天的景象之余,实则表达了内心的惆怅和对过往的追忆。开篇的“青松冷日”便设定了清冷的基调,紧接着“无情春色”则揭示了春天对于孤独灵魂的无情。诗中通过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轮回,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特别是“琴声悽断,断肠花外残客”,将音乐与情感结合,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内涵。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感慨,具有强烈的共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松冷日:青松在冷日下显得更加孤独,象征人内心的清冷。
- 甚推排不去,无情春色:春色无法驱散心中的冷清,暗示内心的空虚。
- 强与风光流转处,依旧清明寒食:尽管外界春光明媚,内心的孤独依旧。
- 戍鼓楼台,佛香尘土:鼓声与佛香交织,体现了世俗与灵性的对比。
- 三两初莺识:春天的小莺初鸣,暗示新生与希望。
- 琴声悽断,断肠花外残客:琴声凄凉,花外的孤客更显愁苦。
- 天末谁为招魂,薜萝山鬼:对逝去的回忆和亡魂的召唤,充满惆怅。
- 尽有贞元朝士感,白首同归尤惜:提到历史人物,体现出对过往的珍惜。
- 旧顿天寒,新亭日暮:时间的流逝,旧时的寒冷与新亭的日暮相映成趣。
- 沧桑何事,出林烟磬初寂:感叹世事变迁,最终回归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松冷日”,将青松比作诗人孤独的心境。
- 拟人:如“琴声悽断”,琴声似有情感,表现出情感的丰富性。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过往的深切怀念,情感基调复杂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坚韧与孤独。
- 春色:代表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却显得无情。
- 琴声:传递悲伤与思念。
- 戍鼓:象征守望与孤独。
- 薜萝:与亡灵相关,承载着对逝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日与哪个主题相关?
A. 祭祖 B. 赏花 C. 端午 -
“青松冷日”中的“冷日”主要指什么?
A. 寒冷的天气 B. 心情的清冷 C. 早晨的阳光 -
诗人提到的“贞元朝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朱祖谋的《念奴娇》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但朱祖谋更侧重于对时光与记忆的反思,而李白则通过酒与月的意象,展现了洒脱与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