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右丞分司
作者: 罗隐
分漕得洛川,谠议更昭然。
在省曾批敕,中台肯避权。
所悲时渐薄,共贺道由全。
卖与清平代,相兼直几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李右丞调任洛川的祝贺,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今政治环境的忧虑。诗人感慨,虽然李右丞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但在权力的游戏中,真正的清白和明理已愈发稀薄。对比清平时期的政治清明,今天的权权交易似乎只值几文钱。
注释
- 分漕:指分派漕运事务,古代官员负责漕运的管理。
- 谠议:指公正的议论。
- 批敕:指对上级文书的批示。
- 中台:指朝廷的中枢机构。
- 避权:指避开权势。
- 所悲时渐薄:所感到的悲哀与忧虑在渐渐变得稀薄。
- 共贺道由全:共同祝贺李右丞的仕途顺遂。
- 卖与清平代:与理想的清明时代相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字惟明,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罗隐的诗风以沉郁顿挫著称,擅长写政治、社会问题,常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晚期,正值唐朝衰落,政局动荡,诗人在此时写下此诗,既是对李右丞的祝贺,也是对当时政治现状的反思与感慨。
诗歌鉴赏
罗隐的《送李右丞分司》是一首表面上祝贺朋友升迁的诗,实则蕴含了对时局的深刻思考。从诗的开头“分漕得洛川”可以看出,诗人对李右丞的调任表示祝贺,然而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语气转为沉重,提到“谠议更昭然”,暗示了在权力游戏中,真正的公正和真理逐渐被抹杀。诗人提到“在省曾批敕”,说明李右丞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在提醒他要保持清明,避免被权力所左右。
诗中“所悲时渐薄”一句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当今政治环境的忧虑,认为清明的政治在逐渐消失。最后一句“卖与清平代,相兼直几钱”,将理想的清明与现实的腐败对比,透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层层递进,从祝贺到忧虑,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社会的深切关怀,艺术上体现了唐诗的精炼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分漕得洛川:李右丞被调任洛川,负责漕运事务。
- 谠议更昭然:李右丞的明理与公正更加明显。
- 在省曾批敕:他曾在省里接到上级的批示。
- 中台肯避权:在朝廷中,愿意避开权势的干扰。
- 所悲时渐薄:对当今政治的悲哀感受在逐渐减弱。
- 共贺道由全:大家齐心祝贺他一路顺风。
- 卖与清平代:与理想清明的时代相比。
- 相兼直几钱:如今的权力交易不过值几文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分漕得洛川”与“共贺道由全”形成对称,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比喻:通过“卖与清平代”来比喻当今政治的腐败。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祝贺李右丞的升迁,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忧虑,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川:象征着官职与权力。
- 谠议:象征着公正与真理。
- 清平代:代表着理想中的政治清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李右丞被调任到哪个地方?
- A. 长安
- B. 洛川
- C. 杭州
- D. 成都
-
“所悲时渐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失落
- C. 无奈
-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清平代”指的是?
- A. 现今的政治
- B. 理想的清明时代
- C. 未来的愿景
- D. 古代的传统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罗隐的《送李右丞分司》与杜甫的《登高》同样展现了对时局的忧虑,但罗隐更关注于政治清明的理想,而杜甫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无奈。两首诗都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关注,值得深入思考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罗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