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怀白阁道侣
作者: 贯休〔唐代〕
寒思白阁层,石屋两三僧。
斜雪扫不尽,饥猿唤得应。
香然一字火,磬过数潭冰。
终必相寻去,孤怀久不胜。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思念中,白阁高耸入云,石屋里住着两三位僧人。
倾斜的雪扫不尽,饥饿的猿猴发出声音应答。
香火点燃,字句如火焰般温暖,钟声响过几处潭水的冰面。
我终究会去寻找你,孤独的思念已久,难以承受。
注释:
- 怀白阁:思念白阁,象征着与朋友或道侣的相聚之情。
- 寒思:寒冷的思念,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渴望。
- 斜雪扫不尽:形容雪花纷纷扬扬,无法清扫干净,暗示着思念之情难以消散。
- 香然一字火:指香火燃烧的火焰,象征着信仰或思念的温暖。
- 磬过数潭冰:磬声响起,穿过冰封的潭水,表现了禅意与孤独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著名诗人,生于长安,生平经历丰富,曾任官职,后归隐于山林。他以禅宗思想为基础,诗风清新脱俗,作品多描绘山水、禅意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冬季,诗人在白阁(可能指一种高处的庙宇或亭阁)中,因寒冷的气候而生发出对道侣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表现了高洁的情操与孤独的心境。
诗歌鉴赏:
贯休的《怀白阁道侣》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深深触动人心。诗的开头便以“寒思”引出,立即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孤独的氛围,接着描绘了白阁和石屋中僧人的情景,形成一种高远而清净的意境。斜雪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严酷,更是隐喻着思念的无尽,仿佛无论如何都无法将这份情感扫清。饥猿的呼唤则增添了一种凄凉感,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而“香然一字火,磬过数潭冰”则是在寒冷中寻求温暖的表现,香火和磬声的结合,既有宗教的象征,也暗示着内心的寄托。最后两句“终必相寻去,孤怀久不胜”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道侣的期盼与渴望,虽然孤独的思念让人苦痛,但那份执着的情感却是无可替代的。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孤独的敏感,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思白阁层:寒冷的思念中,白阁高耸,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 石屋两三僧:描绘出白阁中有几位僧人,营造出清净的氛围。
- 斜雪扫不尽:雪花倾斜而下,无法扫尽,象征思念的无止境。
- 饥猿唤得应:孤独的猿猴在呼唤,增添了环境的凄凉。
- 香然一字火:香火点燃,象征着信仰的温暖。
- 磬过数潭冰:磬声响起,穿过冰潭,传达出一种悠远的禅意。
- 终必相寻去:坚信终会相遇,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
- 孤怀久不胜:孤独的思念已经难以承受,情感达到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寒冷,形象生动。
- 拟人:饥猿的呼唤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香然一字火,磬过数潭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冷的环境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道侣的思念和执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与孤独的深刻理解,蕴含着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阁:象征高洁与孤寂的境界。
- 寒思:表现思念之深,情感的寒冷。
- 饥猿:孤独与无助的象征。
- 香火:信仰与温暖的象征。
- 磬声:禅意与宁静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思”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思念
C. 愤怒
D. 无聊 -
“斜雪扫不尽”中,雪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思念
C. 寂静
D. 快乐 -
诗人提到的“石屋”中住着什么人?
A. 游客
B. 僧人
C. 商人
D. 学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与孤独的意境,但更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 李白《夜泊牛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比较研究》
- 《贯休诗词研究》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怀白阁道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