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其十》
时间: 2025-01-07 18:1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院姊归啼恻恻。隔著中门,怅望游丝织。讯至方知娘小极,潜来小揭蜻蜓翼。怕响金梯行不得。半晌徘徊,才到菱花侧。立久微闻轻叹息,春阴帘外天如墨。
白话文翻译:
满院子里,姐姐归来时啼哭得很悲伤。隔着中门,怅然望着那游丝般的细雨。收到消息才知道母亲身体虚弱,悄悄地来揭开蜻蜓的翅膀。怕那金色梯子发出响声,走不出去。徘徊了半天,才走到菱花的旁边。站了很久,隐约听见轻轻的叹息,春天的阴云笼罩,帘外的天空如墨般阴暗。
注释:
- 啼恻恻:形容哭泣时的声音,恻恻指悲伤的样子。
- 游丝:形容细雨如同游走的丝线,极为轻盈。
- 小揭蜻蜓翼:指小心翼翼地掀起蜻蜓的翅膀,形容一种轻柔的动作。
- 金梯:金色的梯子,象征着高贵或美丽的事物,可能指通往某种境界的路径。
- 菱花:指水中菱角的叶子,暗示着水边的环境。
- 春阴:春天的阴云,表示天气阴沉。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蜻蜓”等意象,可以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生物的细腻描写与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9-1680),字梦阮,号白石,清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细腻、柔美,擅长抒情,作品多描绘女性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蝶恋花 其十》创作于清代,正值陈维崧的创作高峰期,此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对亲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十》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与对春天的感伤。开篇“满院姊归啼恻恻”即以生动的场景引人入胜,描绘出一个悲伤的氛围。接着“隔著中门,怅望游丝织”,将思念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游丝的细腻与悲伤的情感相得益彰。
随后的“讯至方知娘小极”,诗人通过消息的传递,揭示了家庭的脆弱与无奈。最后几句中,诗人展现了外界的阴沉与内心的徘徊,透过“春阴帘外天如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忧郁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春天本应生机勃勃,却因内心忧伤而显得沉闷。
整首诗在用词上精致优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院姊归啼恻恻:描绘了一个悲伤的场景,姐姐的归来充满了哀愁。
- 隔著中门,怅望游丝织:诗人通过门的隔离营造出一种距离感,游丝暗指细雨,象征着思念的绵长。
- 讯至方知娘小极:通过收到消息,突显家庭关系的紧密与对母亲的关心。
- 潜来小揭蜻蜓翼:细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小心翼翼的心情。
- 怕响金梯行不得:金梯象征着美好的事物,但又因担心发出声响而无法前行,反映内心的矛盾。
- 半晌徘徊,才到菱花侧:表达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立久微闻轻叹息:耳边轻叹,加深了情感的沉重。
- 春阴帘外天如墨:春天的阴云象征着忧伤,天色阴暗,呼应了全诗的情绪基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游丝织”将细雨比作丝线,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轻叹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和节奏感强,形成了美的对比与和谐。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人物情感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姊:代表亲情,与家人的关系。
- 游丝:象征细腻、柔弱的情感。
- 蜻蜓:象征轻盈与脆弱,暗示生活的无常。
- 金梯:象征美好但又遥不可及的事物。
- 春阴:象征忧郁与沉重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满院姊归啼恻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欣
- B. 悲伤
- C. 愤怒
- D. 无聊
-
“游丝织”中的“游丝”指的是什么?
- A. 细雨
- B. 风
- C. 阳光
- D. 细雪
-
诗人通过“春阴帘外天如墨”想要表达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春天的阴暗与忧伤
- C. 春天的繁华
- D. 春天的温暖
答案:
- B. 悲伤
- A. 细雨
- B. 春天的阴暗与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现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 杜甫《春望》:在自然景象中融入国家的忧患,情感同样深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陈维崧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