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7:58: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至 其一
阳和散逐管灰浮,
节物那知人倦游。
无可奈何霜后冷,
急推不去眼中愁。
康衢结束新裳杂,
飞盖追随贺客稠。
犹有祢衡漫一刺,
侯门如海未容投。
白话文翻译:
阳光和煦,春风送走了寒意,却让人心生倦怠。时节变换,谁又知道人们在游历中有多少疲惫?无奈之下,寒霜已至,心头的愁苦难以散去。即使新衣服在节日盛装中显得热闹,喧闹的贺客却如云般拥挤。即使有祢衡那样的直言之士,也难以在侯门大户中找到容身之地。
注释:
- 逐:意为追逐、散开。
- 倦游:对游历产生疲倦,指心灵的疲惫。
- 奈何:无奈,表示无法改变的状态。
- 霜后冷:指寒霜过后天气变冷。
- 康衢:指繁华的街道,意为热闹的场所。
- 飞盖:指华丽的车盖,象征贵客的到来。
- 祢衡:三国时期的直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 侯门如海:形容权贵之家犹如深海般难以接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石懋,宋代诗人,生于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作多关注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象,风格清新,常带有淡淡的忧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社会相对稳定,但士人间的竞争与权贵的压制仍然存在。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困惑,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阳和散逐管灰浮”,写的是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但接下来的“节物那知人倦游”则揭示出游历中的疲惫与无奈。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引子,转而抒发内心的失落。
“无可奈何霜后冷,急推不去眼中愁”,此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霜冷的天气象征着内心的寒冷与愁苦,似乎在暗示着即使外界再美好,内心的苦涩依然难以忘怀。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了繁华的康衢,描绘了热闹的场景,但在这一切的喧嚣中,诗人却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犹有祢衡漫一刺,侯门如海未容投”,则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权贵面前的无奈与渺小。祢衡的直言虽令人敬佩,但在权力的漩涡中,个体的声音往往被淹没。整首诗在春天的美丽映衬下,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无奈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阳和散逐管灰浮”:春天的阳光温暖,春风送走了冬天的寒意。
- “节物那知人倦游”:时节变换,自然却不知道人们的疲惫。
- “无可奈何霜后冷”:面对寒霜,诗人感到无奈与失落。
- “急推不去眼中愁”:心中的愁苦难以消去,依然萦绕。
- “康衢结束新裳杂”:热闹的街道上,节日中人们衣着华丽。
- “飞盖追随贺客稠”:华丽的车盖,象征着众多的贵客。
- “犹有祢衡漫一刺”:即使有直言的勇士,也难以自处。
- “侯门如海未容投”:权贵之家深似大海,难以进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侯门如海”比喻权贵的深不可测。
- 对仗:如“急推不去眼中愁”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的变化与人类情感结合,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在外表繁华之下,个体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对比自然与人情,揭示了生活的复杂与无常,表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 阳光:象征希望与温暖。
- 霜:象征困境与冷漠。
- 新裳:象征外在的繁华与热闹。
- 贺客:象征人际关系中的喧嚣与浮华。
- 祢衡:象征直言与反抗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祢衡”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汉朝
B. 三国
C. 唐朝 -
诗中“侯门如海”形容的是: A. 自然景色
B. 权贵之家
C. 诗人的故乡 -
“无可奈何霜后冷”中的“霜”象征的是: A. 寒冷的天气
B. 诗人的心情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关注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 杜甫《春望》:表达对时局的思考与忧愁。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石懋《长至 其一》:两首诗都涉及到对现实的思考,但李白更加豪放,而石懋则显得沉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宋代优秀诗作,供参考。
- 《古诗鉴赏辞典》:详细解析古诗词的意象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