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漫兴 其一》

时间: 2025-01-17 09:39:58

野王读书处,一曲锁风烟。

客记萧梁日,僧谈石晋年。

黄金曾布地,沧海复成田。

遗构丹青落,回头一惘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亭林漫兴 其一
作者: 贝琼 〔明代〕

野王读书处,一曲锁风烟。
客记萧梁日,僧谈石晋年。
黄金曾布地,沧海复成田。
遗构丹青落,回头一惘然。

白话文翻译:

在野王读书的地方,一曲悠扬的乐声锁住了风和烟。
我记得当年和客人一起在萧梁的日子,和尚谈论石晋的岁月。
曾经的黄金铺成的土地,如今沧海又变成了田地。
遗留下的建筑和丹青在岁月中消逝,回头望去,不禁感到一阵惘然。

注释:

  • 野王:指的是隐士或隐居的人,可能指诗人自己。
  • 锁风烟:形容乐声如同锁住了周围的风和烟,意境幽静。
  • 萧梁: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可能是诗人曾经游历的地方。
  • 石晋: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象征往事的追忆。
  • 黄金曾布地:意味着曾经富饶的土地。
  • 沧海复成田:指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历史的沧桑。
  • 遗构丹青:指遗留的建筑和艺术作品,象征着历史的痕迹。
  • 惘然:感到迷惘、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闲暇的时刻,反映了作者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亭林漫兴 其一》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整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自然的独特感悟。开头“野王读书处,一曲锁风烟”,通过读书和乐声的描绘,营造出一个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接着“客记萧梁日,僧谈石晋年”,则从个人的经历入手,回忆与友人、和尚的交流,表现出对往昔的珍视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随着诗意的深入,“黄金曾布地,沧海复成田”表达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无情,曾经的繁华和富饶如今已不复存在,令人感慨万千。最后一句“遗构丹青落,回头一惘然”,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遗留下来的建筑和艺术品仿佛在提醒诗人,时间的流逝让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奈,内心的惘然无疑是对过去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王读书处:描绘了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暗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 一曲锁风烟:乐声如同锁住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3. 客记萧梁日:回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
  4. 僧谈石晋年:和尚的谈话引发对历史的回忆,增加了时光流逝的主题。
  5. 黄金曾布地:曾经的繁华如今已成往事,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6. 沧海复成田:自然环境的变化象征着历史的轮回与无常。
  7. 遗构丹青落:艺术与建筑的遗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8. 回头一惘然:对过往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声比作锁,形象地展示了音乐的力量。
  • 对仗:如“黄金曾布地,沧海复成田”,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 象征:历史的变迁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回忆往昔,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深切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烟: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短暂。
  • 黄金:象征着繁华与富裕。
  • 沧海:象征着历史的浩瀚与变化。
  • 丹青:象征着艺术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野王”指的是: A. 隐士
    B. 文人
    C. 和尚
    D. 王族

  2. “黄金曾布地,沧海复成田”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美
    B. 历史的变迁
    C. 友情的珍贵
    D. 读书的快乐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自豪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贝琼的《亭林漫兴 其一》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但贝琼的作品更注重历史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宁静的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贝琼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