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饮黄叔化鸣山洞》
时间: 2025-01-14 20:08: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壑秋高客思飞,十年今得款荆扉。
亭开翠壁孤难并,径绕芳林静可依。
海上霞蒸翻过雁,城头砧动隐斜晖。
相逢且就黄花醉,谁更缁尘点素衣。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山谷高远,客人的思绪飞扬,
十年后我终于来到这荆州的山门。
亭子在翠绿的山壁旁独自矗立,
小路环绕着芳香的树林,静谧而可依。
海上的霞光蒸腾,雁群翻飞而过,
城头的砧声隐约传来,斜晖映照。
相逢之际,且在黄花下痛饮一杯,
谁还会在乎尘世的纷扰,沾染素衣?
注释:
- 洞壑:指山谷。
- 荆扉:指荆州的山门。
- 亭开翠壁:亭子与绿色山壁相邻。
- 径绕芳林:小路环绕着芬芳的树林。
- 海上霞蒸:海上的霞光蒸腾。
- 砧动:砧声,形容城头锻造声。
- 缁尘:黑色的尘世烦恼。
- 素衣:洁净的衣服,象征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与思,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游览黄叔化的鸣山洞,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游览鸣山洞的情景,抒发了浓厚的游思与对友人的思念。前两句通过描写秋天的山谷,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飞扬的思绪,暗示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中“亭开翠壁孤难并”一句,意在表现亭子与山体的相对孤独,既有孤独之感,又透出了自然的美感。
接着,诗人通过“海上霞蒸翻过雁,城头砧动隐斜晖”两句,展现了更广阔的自然图景,海上霞光与飞雁相映成趣,而城头的砧声则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构建出一个生动且富有层次的画面。最后的“相逢且就黄花醉”则是对重阳节的呼应,诗人表达了与友人共饮的欢乐,流露出对世俗烦恼的淡然,强调了人际关系的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一种超脱于尘世的闲适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壑秋高客思飞: 描述秋天的山谷高远,客人的思绪如飞鸟般自由。
- 十年今得款荆扉: 十年后终于来到这扇荆州的山门,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感慨。
- 亭开翠壁孤难并: 亭子与翠绿的山壁相伴,却又显得孤独,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 径绕芳林静可依: 小路环绕芳香的林木,给人以宁静的依靠。
- 海上霞蒸翻过雁: 描述海上的霞光翻腾,雁群飞过的景象,表现自然的生动。
- 城头砧动隐斜晖: 城头的砧声隐隐约约传来,映衬出黄昏的斜光。
- 相逢且就黄花醉: 朋友相逢时就醉于黄花之下,表现了欢聚的氛围。
- 谁更缁尘点素衣: 询问谁还会在意世俗的尘埃,表达对烦恼的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思飞”比喻思绪的自由。
- 对仗:如“海上霞蒸”与“城头砧动”,形成对称。
- 象征:黄花象征重阳节,体现节日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表现了一种宁静而洒脱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壑:象征自然的深邃与幽静。
- 黄花:重阳节的象征,代表团圆与快乐。
- 雁群:象征自由与离别。
- 翠壁:暗示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十年今得款荆扉”意指什么?
- A) 十年后终于回到故乡
- B) 十年后终于见到朋友
- C) 十年后终于来到荆州
- D) 十年后终于完成心愿
-
诗中的“黄花”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美丽
- B) 友谊的长久
- C) 重阳节的团圆
- D) 秋天的萧瑟
答案:
- C) 十年后终于来到荆州
- C) 重阳节的团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山水为题,表达了宁静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而谢与思的《九日饮黄叔化鸣山洞》则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皆体现了明代诗人的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谢与思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