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独酌》
时间: 2025-01-01 14:17: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午独酌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招得榴花共一觞,
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
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
菖蒲今日麽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
可遣渔歌谱大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邀来榴花共饮一杯,
艾草人笑得我老头子真狂。
子兰的赤口符咒有什么用?
只要红船顺风航行就没事。
明天的粽子味道已无趣,
今天的菖蒲却散发着芳香。
这一生幸免于春天的端午,
可以让渔歌谱写出长篇大论。
注释
- 榴花:石榴花,常用来象征繁荣和美好。
- 艾人:指端午节时插艾草的人,艾草有驱邪避瘟的作用。
- 子兰:一种植物,古代常用来制作符咒以祈安。
- 红船:指带有红色的船,象征着平安顺利的航行。
- 团粽:指包裹好的粽子,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 菖蒲:一种香草,端午节时常用来驱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约1127—1206)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其诗歌常蕴含哲理,关注社会民生,寓情于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端午节,诗人独自一人饮酒,表达了他对节日的感怀与生活的随性态度。诗中通过描写节日活动,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端午独酌》透过轻松愉悦的笔调,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开篇便以“招得榴花共一觞”引入,榴花的美丽与酒的欢愉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接着提到“艾人笑杀老夫狂”,诗人对节日习俗的调侃,流露出一丝自嘲和幽默。
而后“子兰赤口禳何益”则转向对仪式和禁忌的反思,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参与节日的狂欢,更在思考其背后的意义。接下来“团粽明朝便无味”,透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虽然节日的食物在明天将失去新鲜感,但“菖蒲今日麽生香”却让人感受到当下的美好。
最后两句“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更是升华了主题,诗人感慨人生的无常与珍惜眼前的美好,渔歌的意象象征着自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既有节日的欢快,又有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招得榴花共一觞:邀请榴花共饮,象征美丽与欢聚。
- 艾人笑杀老夫狂:艾草传统与自我的调侃,体现幽默感。
- 子兰赤口禳何益:质疑传统仪式的有效性,表现理性思考。
- 正则红船看不妨:强调顺风行船的自在,象征生活的顺遂。
- 团粽明朝便无味:对节日食物的感慨,反映世事无常。
- 菖蒲今日麽生香:对当下美好的珍惜,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 一生幸免春端帖: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流露出对生活的深思。
- 可遣渔歌谱大章:表达自由生活的向往,渔歌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使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以“榴花”和“艾人”象征节日的气氛,增添了诗的意象美。
- 反语:通过“艾人笑杀老夫狂”反映出对节日狂欢的调侃,增加了幽默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当下美好的珍惜,体现了杨万里乐观而理性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榴花:象征着美好与热情,体现节日的欢愉。
- 艾草:传统文化符号,代表着驱邪避瘟的习俗。
- 子兰:象征着古老的信仰与仪式,反映对传统的思考。
- 红船:象征顺利与安宁,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团粽:节日的美食,象征着家庭的团圆与温暖。
- 菖蒲:香草的意象,代表着生命的美好与芬芳。
- 渔歌:象征自由与理想生活,体现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榴花”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热情
- B. 悲伤与失落
- C. 疾病与痛苦
-
诗人对传统仪式的态度是?
- A. 绝对信仰
- B. 质疑与思考
- C. 完全无视
-
诗中“团粽明朝便无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节日的期待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食物的喜爱
答案
- A. 美好与热情
- B. 质疑与思考
- B. 对生活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写独酌的情景,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
- 杜甫《登高》: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具有深厚的哲理。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端午独酌》与李白《月下独酌》:
- 两首诗都是描写独酌的情景,但杨万里的诗更加强调节日的氛围与传统文化,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自然景色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