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读罪已诏
原文展示:
乱起吾降日,吾将强仕年。
中原仍梦里,南纪且愁边。
陛下非常主,群公莫自贤。
金台尚未筑,乃至羡强燕。
白话文翻译:
在动乱中我已降服,正值我年强之时。
中原的安宁依旧如梦,南方的边疆令人忧愁。
陛下非同寻常的主,群臣却都自以为是。
金台尚未建成,竟然羡慕强大的燕国。
注释
字词注释:
- 乱起:指战乱开始。
- 吾降日:我归降的日子。
- 强仕年:正值我年华正盛之时。
- 中原:指中国的中心地区,常用以象征国家的安定。
- 南纪:南方的边疆。
- 非常主:非常之主,指的是统治者的非凡地位。
- 群公:群臣,指大臣们。
- 自贤:自以为贤能。
- 金台: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建筑。
- 羡强燕:羡慕强大的燕国。
典故解析:
- 金台:古代帝王用以举行大典的场所,象征权力和威望。
- 强燕: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燕国,以强大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因其在诗歌、散文等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常以自然景物和人事为题材,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动乱频繁。杨万里作为一名士人,目睹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读罪已诏》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和政治局势的深切关怀。开头两句“乱起吾降日,吾将强仕年”直接陈述了动乱带来的影响,诗人正值壮年却不得不屈从于外部环境的压力,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悲哀。
接下来的两句“中原仍梦里,南纪且愁边”则描绘了中原地区的梦幻般的安宁与南方边疆的忧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最后“陛下非常主,群公莫自贤”揭示了当时的政治状况,陛下虽为非常之主,但群臣却自以为是,造成了政治的混乱与失序。
整首诗在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政治理想的追求与无力感,情感真挚而深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起吾降日:诗人直白地提到了战乱的开始,以及因动乱而选择归降的过程,反映出无奈的选择。
- 吾将强仕年:再次强调诗人正值壮年,却因国家动乱不得不放弃理想。
- 中原仍梦里:表达对中原安宁的渴望,似乎一切都如梦般美好,但现实却是动荡不安。
- 南纪且愁边:南方边疆的忧虑,反映了国家安全的危机。
- 陛下非常主:赞美统治者的非凡之处,但同时隐含对其治理能力的质疑。
- 群公莫自贤:群臣自以为是,反映出政治环境的复杂与混乱。
- 金台尚未筑:象征权力尚未巩固,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 乃至羡强燕:羡慕强大的燕国,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与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中原的安宁与南方的忧愁,突显国家的动荡。
- 隐喻:金台象征权力与地位,进一步加深了对政治局势的思考。
- 夸张: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对动乱的深切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的忧虑、对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感慨,以及对政治清明的渴望,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象征国家的动荡与混乱。
- 降:代表屈从与无奈。
- 梦:象征对安宁的渴望与追求。
- 愁:表达心中的忧虑与不安。
- 金台: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局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台”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与地位
C. 自然风光
D. 和平安宁 -
诗人在诗中对群臣的态度是?
A. 赞美
B. 批判
C. 忽视
D. 期待 -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无奈与忧虑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忧虑,但更侧重于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现实的不满。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面对动乱时的不同情感与反应,丰富了对该时代诗歌的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书目可以帮助深入了解杨万里及其作品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