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自钱塘伏》

时间: 2025-01-19 15:30:33

吴山陈迹已飞埃,投老还惊病眼开。

似泛灵槎海边去,却因华表鹤归来。

情移客枕收残梦,恨着江梅恋故台。

便觉新篇资六翮,飘飘真是子虚才。

意思解释

归自钱塘伏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吴山陈迹已飞埃,
投老还惊病眼开。
似泛灵槎海边去,
却因华表鹤归来。
情移客枕收残梦,
恨着江梅恋故台。
便觉新篇资六翮,
飘飘真是子虚才。

白话文翻译:

吴山的旧迹已被尘埃掩埋,我在年老时仍然惊讶于病重的眼睛能再次睁开。仿佛是泛舟灵槎在海边游荡,却又因华表的仙鹤归来而感到惆怅。情感已转移,客枕上只收拾起那残留的梦,心中对江边梅花的思念愈发浓烈。便觉得新的诗篇像是拥有了六翅,轻轻飘飞,真是虚幻的存在。

注释:

  • 吴山: 指代中国浙江的吴山,象征故乡与思念。
  • 灵槎: 传说中的神仙舟,象征超脱与自由。
  • 华表: 是古代标志,常与仙鹤有关,表示仙境与归处。
  • 客枕: 指旅途中的枕头,象征旅途的孤独和思乡。
  • 江梅: 指江边的梅花,象征美好而又令人怀念的事物。
  • 六翮: 传说中仙人或鸟的翅膀,象征自由与飞翔。
  • 子虚: 形容事物虚幻、不切实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季常,号秋水,宋代词人,生于诗书世家。他的诗词风格以清丽婉约著称,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之仪晚年,正值个人生命的反思与对往昔的追忆,是对故乡、亲情的感慨与思念。社会环境动荡,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常,内心充满了惆怅与不舍。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归自钱塘伏》以忧伤的情感贯穿全诗,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和过往的深切怀念。开篇“吴山陈迹已飞埃”即刻引出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表现出对过往青春的无奈感叹。诗中通过对“灵槎”和“华表”的描写,融合了自然与神话意象,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美感,仿佛在追求一种理想的归宿。然而,随着情感的转移,诗人的思绪又回归到现实,苦涩的怀念让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这一切情感在“情移客枕收残梦”中达到高潮,白天的现实与夜晚的梦境交织,构成了一幅复杂而动人的画面。最后两句“便觉新篇资六翮,飘飘真是子虚才”,则表达了诗人对创作与美的追求,虽有理想之美,但最终如梦幻般虚无。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时光流逝、乡愁与创作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山陈迹已飞埃”:吴山的旧迹已被尘埃掩埋,象征着记忆的模糊与时间的无情。
  • “投老还惊病眼开”:年老时仍惊讶于恢复视力,表现对生命的珍惜与感慨。
  • “似泛灵槎海边去”:仿佛乘着神仙舟在海边游荡,象征自由与追寻理想。
  • “却因华表鹤归来”:因华表上的仙鹤归来而感到惆怅,体现对理想的追忆与不舍。
  • “情移客枕收残梦”:情感转移,客枕上只收拾起那残留的梦,表现孤独与思乡情绪。
  • “恨着江梅恋故台”:对江边梅花的思念,表达对故乡的深情。
  • “便觉新篇资六翮”:感受到新的诗篇如同拥有六翅,象征着创作的自由与渴望。
  • “飘飘真是子虚才”:最终发现一切如梦幻般虚无,表现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 “灵槎”比喻理想与自由,“华表鹤”象征归途与思念。
  • 拟人: 把情感拟人化,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对仗: 多处运用对仗工整,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山: 代表故乡与记忆。
  • 灵槎: 象征自由与理想。
  • 华表: 代表归属与思念。
  • 江梅: 表达美好与怀念。
  • 六翮: 体现创作的自由与飞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山陈迹已飞埃”中的“飞埃”表示什么?

    • A. 消失
    • B. 明亮
    • C. 传承
  2. “情移客枕收残梦”中“客枕”指代什么?

    • A. 旅途中的孤独
    • B. 安静的港湾
    •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1.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为豪放,李之仪则细腻。
  2.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涉及对离别的感慨,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意境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综合分析。
  • 《唐诗三百首》:比较与唐诗的异同。
  • 《古诗鉴赏》:关于古诗的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