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悬潭》

时间: 2025-01-17 09:18:09

鹿山今是贵门山,尽室携扶万壑间。

流水相随真自悟,遥岑一望若为攀。

风翻竹坞清如洗,月过松扉静不关。

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鹿山今是贵门山,尽室携扶万壑间。
流水相随真自悟,遥岑一望若为攀。
风翻竹坞清如洗,月过松扉静不关。
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

白话文翻译:

鹿山如今是贵门山,带着满屋的景色穿行在万山之间。
流水伴随着我,真是自我领悟,遥远的山岑一看就想攀登。
风吹动竹林,清新得像被洗过一样,月光照过松树的门扉,静谧得毫不关心。
潭底的卧龙一旦烦恼,正需要细雨来润泽世间的尘埃。

注释:

  • 贵门山:指的是美丽的山,可能寓意着高雅、富贵。
  • 尽室携扶:形容山水之间的美景,家居与自然的和谐。
  • 自悟:自我领悟,内心的启迪。
  • 遥岑:远处的山峰,象征着追求与向往。
  • 风翻竹坞:风吹动竹林,形容自然的生动。
  • 静不关:安静而不受外界干扰。
  • 卧龙:比喻潜在的才能或力量。
  • 霖雨:细雨,代表润泽与滋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创作背景:

《三悬潭》创作于李易游历鹿山时,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三悬潭》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开篇“鹿山今是贵门山”,以“贵门山”引入,暗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珍贵。诗人身处万壑之间,流水伴随,给人以宁静与自我领悟的体验。接着,诗人描绘风翻竹坞的清新与月过松扉的静谧,展现了自然的洗礼与内心的平和。

诗中“潭底卧龙烦一起,正须霖雨济尘寰”,一方面暗示着内心的烦恼与潜在的力量,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细雨的渴望,象征着对生活的滋润与希望。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意浓厚,情感真挚,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鹿山今是贵门山:描绘了鹿山的美丽与珍贵,暗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2. 尽室携扶万壑间:通过“万壑”体现了自然的广阔与诗人心灵的开阔。
  3. 流水相随真自悟:流水的陪伴引发诗人的内心领悟,强调自然与心灵的互动。
  4. 遥岑一望若为攀:遥远的山峰激发了对更高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5. 风翻竹坞清如洗:描绘风与竹林的互动,传达自然的清新感。
  6. 月过松扉静不关:月光洒落,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孤独的美。
  7. 潭底卧龙烦一起:潜在的力量与烦恼的结合,暗示内心的复杂。
  8. 正须霖雨济尘寰:细雨的滋润象征着对生活困境的解决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潭底卧龙”暗示潜力。
  • 拟人:如“月过松扉静不关”,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风翻竹坞”与“月过松扉”,增强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与内心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鹿山: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2.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伴随。
  3. 竹坞:自然的生动与清新。
  4. 松扉:象征隐秘与静谧的内心世界。
  5. 卧龙:潜在的力量与智慧。
  6. 霖雨:象征生活的滋润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贵门山”指的是? A. 鹿山
    B. 美丽的山
    C. 贵族的家园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流水相随真自悟”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思考。 答案:人生

  3. 判断题:诗中“潭底卧龙”暗示内心的烦恼和潜力。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饮酒》中同样表现了与自然的亲近,陶渊明通过田园生活表达对宁静的追求。
  • 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则通过秋天的意象传达了孤独与宁静的美感。

粗略解读:

两首诗与《三悬潭》在主题上相似,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探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