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中秋)》
时间: 2025-01-06 10:26: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豆雨空晴,桂花风静。
碧虚飞上圆明镜。
谁能唤起秃翁吟,
祗应笑得嫦娥醒。
可奈良宵,不堪残境。
强拚一醉偷光景。
夜凉渐搅雪霜心,
昏眵犹认山河影。
白话文翻译:
在豆雨后天空晴朗,桂花的香风轻轻吹拂。
清澈的天空映照出圆月如明镜。
谁能将那秃头老翁的吟唱唤起,
只应是嫦娥在笑醒。
可惜这美好的夜晚,实在无法忍受这残破的景象。
我强忍醉意,想要偷得这光景。
夜凉渐渐搅动了我像雪霜般冰冷的心,
即使在昏暗中,我依然能分辨出山河的影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豆雨:指细小的雨,像豆子一样,形容雨势轻柔。
- 桂花:象征中秋时节,桂花香气浓郁。
- 秃翁:指李白,因其光头而得名,常与诗歌联系。
- 嫦娥:月中仙女,象征美丽与孤独。
- 残境:指美好事物的残缺状态。
- 昏眵:昏暗模糊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象征着月亮的美丽与孤独。
- 秃翁吟:指李白的诗歌,表现出对古代诗人的追慕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南宋诗人,字叔度,号松溪,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月圆之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往昔的怀念,背景中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中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中秋月夜的感悟与思考。开篇“豆雨空晴,桂花风静”,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用“碧虚飞上圆明镜”描绘出明月的清澈与皎洁,进一步加深了对中秋夜的赞美。
“谁能唤起秃翁吟,祗应笑得嫦娥醒”,诗人通过引入李白与嫦娥的典故,表现出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随后“可奈良宵,不堪残境”,则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最后两句“夜凉渐搅雪霜心,昏眵犹认山河影”,诗人通过对比夜晚的凉意与内心的冰冷,表达了深层的情感。即使在昏暗中,他依然能认出山河的影子,反映出尽管生活困顿,依旧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豆雨空晴,桂花风静:描绘中秋夜的宁静,雨后天晴,桂花香气扑鼻。
- 碧虚飞上圆明镜:明月高悬,映照清澈的天空,象征着美好与明亮。
- 谁能唤起秃翁吟:怀念李白的诗歌,感叹古人难以再现。
- 祗应笑得嫦娥醒:嫦娥或许在笑,反映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可奈良宵,不堪残境:对现实的无奈,感叹美好时光已经过去。
- 强拚一醉偷光景:想借酒消愁,想抓住那美好的瞬间。
- 夜凉渐搅雪霜心:夜晚的寒意搅动着内心的冷清与孤独。
- 昏眵犹认山河影:即使在昏暗中,依然能辨认出山河的轮廓,象征着对故土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圆明镜”,形象而生动。
- 拟人:将嫦娥形象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夜凉渐搅雪霜心”与“昏眵犹认山河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豆雨:象征着细腻与柔和,映射出生活的细微之处。
- 桂花:象征中秋的美好,代表团圆与幸福。
- 明月:象征着希望与理想,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山河:象征故乡的怀念,表达对家园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秃翁”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苏轼
-
“夜凉渐搅雪霜心”中的“雪霜”比喻什么?
- A. 寒冷的天气
- B. 冰冷的心情
- C. 美好的回忆
- D. 诗人的孤独
-
诗中“嫦娥”象征什么?
- A. 人间的美丽
- B. 对古代文人的怀念
- C. 孤独与渴望
- D. 中秋的团圆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与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绘月夜情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踏莎行》:两首诗都以月亮为主题,前者更直接表达思乡之情,而后者则更多地融合了对古代诗人的怀念与对美好瞬间的追求,情感层次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了解其风格与背景。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技巧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