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沿江制使姚橘州尚书自金陵赴召三首》

时间: 2025-01-06 13:20:38

当年赤手战南宫,道眼收归造化中。

欲把一陶成异日,已教两度受春风。

登门英俊知何限,著意孤寒却最丰。

但愿身如秋后菊,橘州深处寄霜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沿江制使姚橘州尚书自金陵赴召三首
作者:陈著〔宋代〕

当年赤手战南宫,道眼收归造化中。
欲把一陶成异日,已教两度受春风。
登门英俊知何限,著意孤寒却最丰。
但愿身如秋后菊,橘州深处寄霜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曾在南宫与敌人赤手搏斗,并把眼光收归自然的本源。想要把一陶成就未来的伟业,却已经经历了两次春风的洗礼。进门的英俊人物又能有多少呢?我虽有孤寒之意,但却最为丰盈。只愿自己能像秋后的菊花,寄居在橘州的深处。

注释:

  • 赤手:徒手,指没有武器。
  • 南宫:古代地名,常用以指代战场。
  • 道眼:指道理的眼光,理解自然的能力。
  • :指陶冶、成就。
  • 春风:比喻温暖的时光或良好的机遇。
  • 孤寒:独自清冷,形容境况艰难。
  • 秋后菊:秋天的菊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典故解析:

  • 南宫:南宫是古代的战场,诗人在此地赤手搏斗,象征着与敌人抗争的勇气。
  • 春风:古代诗词中常用春风象征机会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诗歌多描写个人感受与自然景观,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被召回京城之际,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理想的思考。开头提到“赤手战南宫”,不仅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勇敢与无畏,也暗示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接着提到“道眼收归造化中”,显示出诗人对自然哲学的理解,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欲把一陶成异日,已教两度受春风”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成就的渴望与追求,然而现实却是经过两次春风的洗礼,可能暗示了经历了许多波折与磨难。接下来的“登门英俊知何限”,引发了对同道中人的思考,诗人自谦地认为自己仍然孤寒,却也在追求中有所收获。

最后一句“但愿身如秋后菊,橘州深处寄霜丛”,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菊花在秋后依然盛开,象征着不屈的精神与独立的品格,恰如诗人希望自己在橘州的深处能够安稳寄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当年赤手战南宫:回忆年轻时与敌人搏斗的情景。
    2. 道眼收归造化中:将自己的眼光与理解回归自然,体现哲理思考。
    3. 欲把一陶成异日:渴望未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4. 已教两度受春风:经历了两次机会的洗礼,可能隐含着磨难。
    5. 登门英俊知何限:对未来的英俊人物感到困惑和自省。
    6. 著意孤寒却最丰:虽有孤独之感,但内心充盈。
    7. 但愿身如秋后菊:希望自己能像秋天的菊花那样坚韧。
    8. 橘州深处寄霜丛:愿意在深处安静地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春风,表达了机遇与希望。
    • 拟人:赋予菊花以人的品质,象征坚韧与高洁。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该诗传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赤手:象征勇气与无畏。
  • 春风:象征机遇与希望。
  • 菊花:象征高洁与坚韧,尤其在秋冬时节仍能盛开。
  • 橘州:象征归宿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宫”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古代的战场
    • C. 一位诗人
    • D. 一种乐器
  2. “欲把一陶成异日”中“陶”指的是什么?

    • A. 陶器
    • B. 成就
    • C. 陶冶
    • D. 一种花
  3. 诗中提到的“秋后菊”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坚韧与高洁
    • C. 春天的希望
    • D. 孤独的生活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的作品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但陈著更侧重于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显愁绪与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