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千岩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5:11:56

褰裳望洞庭,眼过天一角。

初别未甚愁,别久今始觉。

作笺非无笔,寒雁不肯落。

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待千岩二首 其一
作者:姜夔 〔宋代〕

褰裳望洞庭,眼过天一角。
初别未甚愁,别久今始觉。
作笺非无笔,寒雁不肯落。
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


白话文翻译:

在洞庭湖边,我轻轻撩起裙裳,目光穿过天空的一个角落。
初次别离时并没有太多的忧愁,然而分别久了才开始感到思念的苦楚。
写信并不是没有笔墨,只是寒鸦不肯在此时停留。
芦苇花在等待着风声,却感到北风的凶恶。


注释:

  • 褰裳:撩起裙子,形容轻盈的动作。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
  • 寒雁:指寒冷季节的雁,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芦花:指生长在湖边的芦苇花,象征着自然与宁静。
  • 北风:象征寒冷和孤独,突出情感的凶恶。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沙,南宋词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尤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以清新秀丽、情感细腻而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个人失意之时,诗人借景抒怀,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待千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景的欣赏,又有对思念的苦楚。开头“褰裳望洞庭”传达出一种轻松的态度,仿佛在享受自然的美好。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对离别的感伤。尤其是“别久今始觉”,揭示了时间的推移使得思念愈加深重。

“作笺非无笔”的句子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虽然有写信的冲动,但却被寒雁的孤独感所抑制。这里的“寒雁”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自己情感的隐喻,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孤独。

最后一句“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则在自然景象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芦花的等待与北风的恶劣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主题。整首诗通过精炼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痛苦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情感深沉而又真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褰裳望洞庭,眼过天一角。”:轻轻撩起裙子,目光投向洞庭湖,表现出一种自然的自由感。
    2. “初别未甚愁,别久今始觉。”:初次分别时心情尚好,时间一久,才感到愁苦。
    3. “作笺非无笔,寒雁不肯落。”:写信并非没有工具,但寒鸦不愿停留,象征着思念的难以表达。
    4. “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芦苇花在等待声音,却感受到北风的凶猛,暗示着情感与环境的对立。
  • 修辞手法

    • 意象:洞庭湖、寒雁、芦花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拟人:寒雁和芦花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痛苦,反映了人在自然中对情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洞庭湖: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寒雁:象征孤独与思念,体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情感状态。
  • 芦花:象征着等待与希望,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雁”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与思念
    C. 美好景色

  2. 诗人对初次与久别的感受是怎样的? A. 一样的
    B. 初别无愁,久别有觉
    C. 都是愁苦

  3. “芦花待挐音”中“待挐音”指的是什么? A. 等待风声
    B. 等待人声
    C. 等待雨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通过景物与自我感受的结合,展现出更为壮阔的情感。
  • 《将进酒》:则以豪迈的方式表现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
  • 《诗词的艺术与情感表达》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待千岩二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