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辇路珠帘两行垂》
时间: 2025-01-01 15:16: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辇路珠帘两行垂
作者: 姜夔 〔宋代〕
辇路珠帘两行垂。
千枝银烛舞僛僛。
东风历历红楼下,
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
明朝春过小桃枝。
鼓声渐远游人散,
惆怅归来有月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华丽的场景:华美的珠帘在道路两旁垂挂,闪烁的银烛如千枝舞动。东风轻拂,红楼下的景致历历在目,谁能知晓杜牧的三生三世之情呢?此时此刻正是欢愉的好时光,夜晚如此美妙。明天春天将要过去,小桃树的花枝也在悄然凋零。鼓声渐渐远去,游人们也相继散去,惆怅的我归来时,月亮见证了我的孤独。
注释:
字词注释:
- 辇路:指皇帝出行的道路。
- 珠帘:用珠子做的帘子,形容华丽。
- 僛僛:形容光彩闪烁的样子。
-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多描写人生感慨和情感。
典故解析:
- 三生:指三生三世,源于佛教文化,表达了对前世今生情缘的思考。杜牧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受到后世的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反映了词人对繁华场景的感怀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其华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开头几句描绘了华美的环境:珠帘、银烛、东风,展现出一种盛大而欢愉的氛围。作者在描写场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感伤。尤其是“谁识三生杜牧之”一句,巧妙地引入了对杜牧情感的感慨,表现了词人与历史的对话,深刻而富有哲理。
随着诗歌的推进,欢愉的气氛逐渐被惆怅取代。“鼓声渐远游人散”,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游人离去的场景,更暗示了欢乐时光的短暂与易逝。最后一句“惆怅归来有月知”则将个人的孤独与自然的月亮相联系,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内心感受。整首词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从繁华到寂寞的心理变化,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辇路珠帘两行垂。:描绘了华丽的场景,设置了词的基调。
- 千枝银烛舞僛僛。:进一步渲染了热闹的气氛,银烛的光辉如同舞动的枝条。
- 东风历历红楼下,:东风轻拂,红楼的景象清晰可见,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 谁识三生杜牧之。:引入杜牧,表达对历史情感的思考。
- 欢正好,夜何其。:欢愉的时刻,夜晚显得格外美好。
- 明朝春过小桃枝。:暗示春天将逝,小桃花也将凋零。
- 鼓声渐远游人散,:描绘游人离去的孤独场景。
- 惆怅归来有月知。:归来的孤独在月光下显得尤为明显。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千枝银烛”来比喻光辉灿烂的景象。
- 对仗:如“欢正好,夜何其”对称工整,增强了律动感。
- 拟人:月亮似乎在倾听诗人的心声,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既有欢愉的体验,又有惆怅的反思,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帘:象征华丽与繁荣。
- 银烛:代表光明与热闹。
- 东风:象征春天与生命的气息。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辇路”指的是哪一类的道路? A. 皇帝出行的道路
B. 商人运输的道路
C. 乡间小路
D. 游人游玩的道路 -
“千枝银烛舞僛僛”中的“僛僛”是指什么?
A. 明亮
B. 闪烁
C. 漂浮
D. 轻盈 -
“惆怅归来有月知”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欢愉
B. 孤独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姜夔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涉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前者更注重景物描写与情感交融,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二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词人姜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