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一作望梅楼)》
时间: 2025-01-04 13:1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苏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楼(一作望梅楼)
独宿望海楼,夜深珍木冷。
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
碧池涵剑彩,宝刹摇星影。
却忆郡斋中,虚眠此时景。
白话文翻译
在望海楼独自宿夜,夜深人静,珍木显得格外寒冷。
僧人的房间已经关上了门,山间的月亮刚刚从岭上升起。
碧绿的池水映照着剑的色彩,宝贵的寺庙在星光下摇曳着影子。
不禁回忆起在郡斋中虚度的时光,这样的景象再现于眼前。
注释
字词注释:
- 珍木:指珍贵的树木,暗示环境的幽静和清冷。
- 闭户:指僧人的房间关上了门,表示夜晚的宁静。
- 碧池:形容池水的碧绿,寓意清澈。
- 宝刹:指寺庙,表示其珍贵和神圣。
- 虚眠:指空虚地睡眠,可能暗指在郡斋中无所事事,未能充分利用时间。
典故解析:
- 武丘寺:这是刘禹锡在苏州游历时所登之寺,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
- 望海楼:意为可以眺望大海的楼阁,象征着诗人的广阔视野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号尧舜,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诗歌、散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反映了诗人在苏州的独自感受,表现了对宁静夜晚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他在喧嚣之外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夜晚独处的孤独感与对往昔时光的思索。开头的“独宿望海楼”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场景,随后“夜深珍木冷”描绘了环境的清冷,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诗中提到的“山月方出岭”,不仅营造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宁静和思绪在夜色中渐渐清晰。
碧池与宝刹的描写则是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融合,这种和谐美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最后一句“却忆郡斋中,虚眠此时景”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混合着一些惆怅的情绪,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宿望海楼:说明诗人独自在一座可以眺望海的楼阁中过夜,传达出孤独之感。
- 夜深珍木冷:夜色深沉,周围的珍贵树木显得格外寒冷,营造了寂静的氛围。
- 僧房已闭户:僧侣的房间已关上,暗示周围环境的静谧和人迹罕至。
- 山月方出岭:描绘出月亮从山岭升起的景象,象征时间的推进,也增添了诗的美感。
- 碧池涵剑彩:池水清澈,映照出如剑般的色彩,显示出自然的灵动与美丽。
- 宝刹摇星影:寺庙在星光下摇曳,传达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气氛。
- 却忆郡斋中:转折句,开始回忆过去的生活。
- 虚眠此时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虽有空虚却也充满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池涵剑彩”,将池水与剑的色彩相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中词语结构相似,如“夜深珍木冷”和“山月方出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表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望海楼:象征着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与思考。
- 山月:代表宁静、清澈,亦可引申为诗人内心的光明。
- 碧池:象征清澈的心灵与纯净的自然,体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宝刹:象征着人文精神与信仰的寄托,表现出诗人对宗教与哲学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碧池”象征什么? A) 浪费时间
B) 清澈的心灵和自然
C) 孤独的夜晚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惆怅
C) 对现实的逃避 -
诗中“山月方出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清晨
B) 黄昏
C) 夜晚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的孤独景象,但更侧重于豪情与壮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和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