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

时间: 2025-01-20 00:38:48

乍起衣犹冷,微吟帽半欹。

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

洛水碧云晓,吴宫黄叶时。

两传千里意,书札不如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
作者:刘禹锡 〔唐代〕

乍起衣犹冷,微吟帽半欹。
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
洛水碧云晓,吴宫黄叶时。
两传千里意,书札不如诗。

白话文翻译:

刚刚起床,衣服还感觉寒冷,轻声吟诵,帽子也微微倾斜。
霜冻覆盖了南边屋顶的瓦片,鸡在后院的树枝上鸣叫。
洛水清澈,晨曦中的云彩如碧,吴宫的黄叶正值时节。
心意通过书信能传达千里,但书信终究不如诗文来得动人。

注释:

  • 乍起:刚刚起床。
  • 衣犹冷:衣服依然感到寒冷。
  • 微吟:轻声吟唱。
  • 帽半欹:帽子微微倾斜。
  • 霜凝:霜冻覆盖。
  • 南屋瓦:南边房屋的瓦片。
  • 鸡唱:鸡鸣叫。
  • 洛水:洛水,位于今河南,古时风景秀丽。
  • 吴宫:古吴国的宫殿,象征着江南的美景。
  • 千里意:心意传递千里。
  • 书札:书信。

典故解析:

  • 洛水: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象征诗人的情感寄托。
  • 吴宫:指古吴国的宫殿,常常出现在诗词中,象征繁华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阮,唐代著名诗人,生于742年,卒于804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初冬时节收到好友乐天的书信后所作。诗中体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初冬寒冷景象的细腻描写。

诗歌鉴赏:

《酬乐天初冬早寒见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以初冬的寒意作为背景,展现了他对友人寄情的渴望与珍视。开头的“乍起衣犹冷”描绘了清晨的寒冷,带有一种朦胧的意境,仿佛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刺骨寒风。这种寒冷不仅是气候的冷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照。

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诗人采用了“霜凝南屋瓦”和“鸡唱后园枝”等细腻的意象,展现出冬日早晨的宁静与生机。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背景。接着,诗人通过“洛水碧云晓”、“吴宫黄叶时”进一步描绘了冬日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引出了对友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书札不如诗”更是点明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尽管书信可以传达情意,但诗歌所能表达的情感却更为深厚与动人。这种感情的传递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让人在寒冷的冬日中感受到温暖的友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起衣犹冷:刚起床,衣服仍然感觉冷,表现了初冬的寒意。
  • 微吟帽半欹:轻声吟唱,帽子微微倾斜,展现出一种慵懒且放松的状态。
  • 霜凝南屋瓦:霜冻凝结在南边屋顶的瓦片上,渲染出冬日的寒冷和静谧。
  • 鸡唱后园枝:鸡在后院的树上鸣叫,描绘了农村的生活气息。
  • 洛水碧云晓:清晨的洛水与碧云,营造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
  • 吴宫黄叶时:吴国宫殿的黄叶正值时节,展示了江南的美丽景色。
  • 两传千里意:心意传达千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 书札不如诗:书信无法比拟诗歌传达的情感,强调诗歌的独特魅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霜凝南屋瓦,鸡唱后园枝”,上下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象(如霜、鸡、洛水)来传达内心情感,增添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体现了人情与自然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与宁静。
  • :象征生活的气息与新的一天的开始。
  • 洛水: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思乡之情。
  • 黄叶:象征秋冬的交替,反映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乍起衣犹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境?

    • A. 温暖的早晨
    • B. 寒冷的初冬
    • C. 春天的暖阳
    • D. 暴风雪的夜晚
  2. “书札不如诗”说明了什么?

    • A. 书信很重要
    • B. 诗歌更能传达情感
    • C. 朋友之间不需要书信
    • D. 写信很麻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也描绘了自然美景,但更加强调孤独与宁静的心境。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死与离别来反映人生的无常,与刘禹锡的情感深度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禹锡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