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崔郎小会》
时间: 2024-12-31 18:27:47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九日崔郎小会
作者: 李东阳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共看西轩纳晚凉,
满城风日爱重阳。
苔因雨积犹馀绿,
菊为霜迟且未黄。
病里山林心转癖,
老来儿女意偏长。
向时忧乐谁先后,
莫问江湖与庙廊。
白话文翻译:
一起在西轩欣赏晚风的凉爽,
满城的风和阳光都喜爱重阳节。
雨水滋润下的苔藓依然保持着绿意,
霜降后菊花虽未完全变黄。
我在病中,心中对山林的向往愈发强烈,
年长后,对儿女的思念却更加浓厚。
曾经的忧乐,哪一个早于哪一个呢?
不必去问江湖与庙廊的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轩: 指西边的楼台,常用来观景。
- 重阳: 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登高赏菊的节日。
- 苔: 指苔藓,一种在湿润环境中生长的植物。
- 霜: 指寒冷天气形成的霜冻。
- 癖: 习惯,爱好。
- 庙廊: 指庙宇的走廊。
典故解析:
- 重阳节: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九九重阳”,有登高望远、祈求健康长寿的习俗。
- 江湖与庙廊: 江湖象征着世俗的纷争,庙廊则代表着宗教的安宁,二者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挣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93-1570),字时中,号东阳,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内阁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重阳节期间,诗人与友人相聚,表达了对节日的喜爱和对人生感悟的思考。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庭的关爱。
诗歌鉴赏:
《九日崔郎小会》是一首描绘重阳节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共看西轩纳晚凉”引入,表现了与友人共享晚风的惬意。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健康和长寿,诗人通过“满城风日爱重阳”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随后的“苔因雨积犹馀绿,菊为霜迟且未黄”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时节的变换,表现了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循环。接下来的两句,诗人从个人出发,表现了在病痛中对山林的向往,及年长后对儿女的深切思念,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引发了读者对亲情和生命的思考。
最后两句“向时忧乐谁先后,莫问江湖与庙廊”则提出了对人生哲理的追问,人生的忧乐交织,何必去追寻世俗的纷争与安宁。在简朴的语言中,深邃的哲理让人深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沉淀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看西轩纳晚凉:与友人一起在西边的楼台欣赏晚风,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 满城风日爱重阳:全城的人都沉浸在风和日中的重阳节的喜悦中。
- 苔因雨积犹馀绿:雨水的滋润使得苔藓依然保持绿意,象征着生机。
- 菊为霜迟且未黄:霜降后菊花尚未完全变黄,暗示着时节的变化。
- 病里山林心转癖:在病中,对山林的向往愈发强烈,反映出内心的忧虑。
- 老来儿女意偏长:年长后对儿女的思念更加浓厚,表现出对家庭的牵挂。
- 向时忧乐谁先后:曾经的忧愁与快乐,哪一个在时间上更早。
- 莫问江湖与庙廊:不必去追寻世俗和宗教上的纷争与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用自然景象象征人生的变迁。
- 拟人: 对苔藓和菊花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家庭情感的珍视,展现了人生哲学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轩: 代表着静谧的观景之地,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重阳: 代表着团圆和长寿的节日,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 苔与菊: 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时节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主要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长寿
- C. 祭祀
-
“苔因雨积犹馀绿”中“苔”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树木
-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愉悦
- C. 思考与感慨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同样围绕重阳节,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登高》: 通过登高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主题相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李东阳的《九日崔郎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