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凤山路,登临喜盍簪。
风飘乌帽落,云度菊杯深。
树色残孤笛,鸿声带远砧。
醉来同藉草,不觉夕阳沈。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九日,我沿着凤山的路上,喜悦地登高远眺。
微风吹来,黑色的帽子飘落,云彩轻轻掠过,映入深色的菊花酒杯。
树木的颜色映衬着孤独的笛声,鸿雁的叫声带来远方的锣声。
喝醉之后与朋友们一起躺在草地上,直到不知不觉夕阳西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凤山:可能指特定的山名,象征高洁的境地。
- 盍簪:古代帽子和簪子,表示一种仪表的美好。
- 乌帽:黑色的帽子,古代文人常佩戴。
- 菊杯:盛菊花酒的酒杯,象征重阳节的习俗。
- 孤笛:孤独的笛声,寓意寂寞或抒情。
- 鸿声:鸿雁的叫声,远方传来的声音,象征思乡之情。
- 藉草:躺在草地上,表示放松和享受自然。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寓意祈求长寿。
- 菊花:菊花在重阳节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长寿和健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恭,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惭愧,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颇具风格,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凤山登高,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及人生哲学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节日的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九日凤山载酒》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赏菊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九日凤山路”引入,营造了一个喜庆的氛围,表达了节日的欢快。接着的“风飘乌帽落,云度菊杯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暗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树色残孤笛,鸿声带远砧”则转向了孤独的情感,似乎在提醒人们在欢庆之余,亦要关注内心的感受。最后一句“醉来同藉草,不觉夕阳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的洒脱,仿佛在诉说着生活中那份自在与宁静。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节日的欢愉,也有对孤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凤山路:在重阳节的日子,诗人走上凤山的路,象征着节日的欢庆。
- 登临喜盍簪:登高望远带来的愉悦,表达了对生活的珍惜。
- 风飘乌帽落:自然的风景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帽子随风飘落,象征着一种自由与随性。
- 云度菊杯深:云彩掠过,反射在盛菊花酒的酒杯中,暗示节日的欢庆与美好。
- 树色残孤笛:树木的颜色与孤独的笛声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孤寂。
- 鸿声带远砧:鸿雁的叫声传来,带有一种对远方的思念与牵挂。
- 醉来同藉草:与友人共同饮酒,享受自然的惬意。
- 不觉夕阳沈:在欢快中忘却时间,夕阳西下,体现了生活的无常与美好。
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风飘乌帽落”生动描绘了自然现象与人情感的交织,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既有节日的欢乐,又有对孤独的深思,展现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山:象征高洁、理想的境地。
- 菊花:长寿、健康的象征,重阳节的主要意象。
- 乌帽:古代文人的象征,代表着文化与气节。
- 孤笛:孤独与思索的象征,反映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 D. 春节
-
“醉来同藉草”中的“藉草”意指什么?
- A. 躺在草地上
- B. 垫草做座位
- C. 采集草药
- D. 草的颜色
-
诗中提到的“鸿声”指代的是什么?
- A. 鸟鸣
- B. 鸿雁的叫声
- C. 风声
- D. 水声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王恭的《九日凤山载酒》更为细腻,注重自然与人心的关系;而杜甫的《登高》则在孤独感与社会责任感上更为突出,展示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恭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