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韵叶训导》
时间: 2025-01-19 18:01: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年丧乱馀,隐居聊种菊。
佳节倏已临,稍觉天气肃。
杜门澹无营,不与世驰逐。
凉风动高原,残阳挂疏木。
于焉寄登览,悠然豁心目。
为乐当及时,岁月去还速。
吾里窈而深,子亦来卜筑。
幸此隔清溪,扁舟时往复。
所欣道义交,固无荣与辱。
相逢辄命觞,开轩远山绿。
白话文翻译
经历了两年的战乱,我隐居在这里,悠闲地种些菊花。
佳节转瞬即至,我稍微感觉到天气已经变得清冷起来。
我闭门不出,心境淡泊,不与世俗争逐。
凉风吹拂在高原上,夕阳挂在稀疏的树木间。
在这里我寄情于登高望远,心中豁然开朗。
享受快乐要及时,岁月流逝得很快。
我居住的地方幽深而宁静,你也来这里安家吧。
幸好这里隔着一条清溪,我的扁舟时常往返。
我欣赏的是道义的交往,根本没有荣辱之分。
相逢时我们举杯共饮,推开窗户远望青山绿水。
注释
- 丧乱:指战乱、动荡时期。
- 聊:仅、暂时。
- 杜门:闭门不出。
- 澹:淡泊。
- 营:营谋、追求。
- 高原:此处指代开阔的地方。
- 豁:开阔、明朗。
- 卜筑:占卜选址建房。
- 清溪:指清澈的小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镒(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仲明,号弘觉,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反映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代,诗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苦痛,选择隐居以避世。此时正值重阳佳节,诗人借此节日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九日次韵叶训导》是陈镒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真实描绘。诗人以“二年丧乱馀”开篇,交代了历史背景,随即转入隐居生活的宁静,表现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如“凉风动高原,残阳挂疏木”,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又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悠然。诗人在描述节日的同时,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珍惜当下的乐趣,表达了对道义交往的看重,而非追逐名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年丧乱馀,隐居聊种菊:经历了两年的战乱,诗人选择隐居,种菊以寄情。
- 佳节倏已临,稍觉天气肃:重阳佳节来临,天气逐渐转冷。
- 杜门澹无营,不与世驰逐:闭门不出,心中淡泊,不追求世俗的繁华。
- 凉风动高原,残阳挂疏木:凉风拂过高原,夕阳映照在稀疏的树木上。
- 于焉寄登览,悠然豁心目:在此处登高望远,心境豁然开朗。
- 为乐当及时,岁月去还速:享乐要及时,岁月流逝得快。
- 吾里窈而深,子亦来卜筑:我居住的地方幽深,希望朋友也能来此定居。
- 幸此隔清溪,扁舟时往复:这里有清溪隔开,我的小舟时常往返。
- 所欣道义交,固无荣与辱:我欣赏的是道义的交往,不在乎名利的荣辱。
- 相逢辄命觞,开轩远山绿:相聚时举杯共饮,推开窗户远望青山绿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凉风动高原”,表现自然的生机。
- 拟人:如“残阳挂疏木”,赋予阳光以生命。
- 对仗:如“杜门澹无营,不与世驰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道义交往的重视,以及对世事荣辱的淡泊态度,展现了一个宁静、清新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清高、坚韧与隐逸。
- 高原:象征开阔与自由。
- 清溪:象征清净与悠然。
- 夕阳:象征生命的流逝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陈镒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诗人选择隐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避免战乱
- C. 寻找朋友
- D. 种植花草
答案
- C. 元代
- B. 重阳节
- B. 避免战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隐逸生活,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 陶渊明《饮酒》:强调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淡泊。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