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僧舍偶成
作者: 蔡槃 〔宋代〕
落帽年年学孟嘉,今年偶客梵王家。
石床斋散门初掩,细雨声中落菊花。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像孟嘉一样落帽子,今年我恰好来到了梵王的家。
石床上用餐后,门刚刚关闭,细雨声中菊花纷纷飘落。
注释
- 落帽:指文学中有“落帽”这一习俗,古人以此表示对文人的尊重,意指去掉帽子,表示谦逊。
- 孟嘉:指的是汉代的诗人孟郊,他为人清白,常在诗中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梵王家:指佛教的僧舍,意指诗人此时身处于寺庙之中。
- 石床:古代僧舍中常见的简单铺床,给人简朴、清幽的感觉。
- 斋散:指用餐结束,通常是在寺庙中享用素食。
- 细雨声:指雨滴落下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清雅的氛围。
- 落菊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可能暗含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典故解析
- 孟嘉:孟嘉是汉末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多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他是为了引出自己对隐士生活的追求和推崇。
- 梵王:梵王是佛教中掌管天界的神祇,提及梵王家表明了诗人身处的宗教氛围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蔡槃,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期间,诗人因缘游历至僧舍,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描绘出一个深具禅意的场景。诗人在梵王的僧舍中,因重阳节的到来而感慨万千,落帽的举动既是对孟嘉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反映。石床与细雨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清幽和宁静的气息,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落菊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也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整首诗融合了个人情感、自然景象与佛教思想,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怀。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落帽年年学孟嘉”,表达了诗人对孟嘉的敬仰与追随,隐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第二句:“今年偶客梵王家”,表明诗人的身份与位置,强调了他在寺庙的偶然性与神圣性。
- 第三句:“石床斋散门初掩”,描绘了用餐结束的场景,反映了寺庙的简朴生活。
- 第四句:“细雨声中落菊花”,通过细雨与菊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秋意与人生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落帽”比喻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细雨与菊花的意象相辅相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心灵自由的思想。
意象分析
- 落帽:象征谦逊与对文人生活的追求。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菊花常象征高洁与隐逸,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细雨:象征宁静的生活状态,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落帽”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尊重
- B. 失落
- C. 富贵
-
诗中提到的“梵王家”主要指哪里?
- A. 文人居所
- B. 僧舍
- C. 官府
-
细雨声与落菊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怒哀乐
- B. 生命无常
- C. 财富与权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都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 《秋夕》 杜甫: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诗词对比
- 蔡槃的《九日僧舍偶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与隐逸生活,但蔡槃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关注自然与人心的契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从基础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