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戊戍上元喜霁,访开桃洞)》
时间: 2025-01-03 03:45: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戊戍上元喜霁,访开桃洞)
作者: 程必 〔宋代〕
去腊飞花,今春未已,迤逦将度元宵。
俄然甲子,青帝下新条。
净扫一天沈霭,红轮满大地山河。
从今好,便当听取,万国起歌谣。
有人,当此际,云深坞,翦月中阿。
已占断春风,自种仙桃。
更扶疏桂影直,从岩底上拂云梢。
仍为我,长摩苍石,无负此清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首先描绘了春节的氛围,春天的花朵在腊月中已然盛放,元宵将至,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随着青帝(春天的象征)下新条,万物复苏,整个大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人们在这个时刻,应该倾听来自四面八方的歌声,庆祝春天的到来。诗中提到“云深坞,翦月中阿”,描绘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春风拂面,仙桃盛开,桂花影子摇曳,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心中无比欢喜。
注释:
- 去腊飞花: 腊月的花已凋零,春天的花正在盛开。
- 青帝: 指春天的神灵,象征春天的到来。
- 净扫一天沈霭: 描述春天的阳光驱散了冬天的阴霾。
- 万国起歌谣: 形容大家共同庆祝春天的到来,欢声笑语不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必,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戊戍年(1908年),正值元宵时节,诗人受春天的启发,想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欢庆氛围。
诗歌鉴赏:
《满庭芳》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诗中以“去腊飞花”开头,便让人感受到冬去春来的强烈对比,紧接着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元宵的欢庆。诗人通过“净扫一天沈霭”展现了春光明媚的景象,富有生机的自然描写让人心旷神怡。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翦月中阿”,描绘了一幅幽美的山水画面,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清波的珍惜,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整首诗不仅是对春天的礼赞,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理想,反映出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腊飞花: 表示冬天的花已经凋谢,春天的花正盛开。
- 今春未已: 强调春天的来临,虽已过元宵,但春天依然生机盎然。
- 迤逦将度元宵: 描绘元宵节的热闹氛围,春天的气息愈加浓厚。
- 俄然甲子,青帝下新条: 意指时间的流转,春天的神灵降临,万物复苏。
- 净扫一天沈霭: 清晨的阳光驱散了冬季的阴霾,带来了光明与温暖。
- 红轮满大地山河: 形容春天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焕发生机。
- 从今好,便当听取,万国起歌谣: 期待在春天的季节中,大家共同欢庆,歌唱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青帝”比喻春天的神灵,生动形象。
- 对仗: 在结构上,语句对称,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拟人: “青帝下新条”赋予春天以人的特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花: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青帝: 代表春天的神灵,象征着新生与活力。
- 清波: 代表着宁静与清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帝”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对春天的欢庆? A. 去腊飞花
B. 红轮满大地山河
C. 更扶疏桂影直
D. 仍为我,长摩苍石 -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程必的《满庭芳》,二者均描绘春天的美丽,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月夜与水的意境,而《满庭芳》则着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欢庆,展现了不同的意象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