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桃源(海棠)》

时间: 2024-12-29 20:11:57

水外漫山桃李。

那得个中风味。

一种最怜渠,酒著佳人半醉。

还似。

还似。

惊起午窗春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外漫山桃李。那得个中风味。一种最怜渠,酒著佳人半醉。还似。还似。惊起午窗春睡。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漫山遍野的桃花和李花,哪里能体会其中的风味呢?我最可怜的就是你,酒醉的佳人半梦半醒。再看看,似乎再看看,惊醒了午后的窗前春睡。

注释:

  • 水外:指水边,形容环境的优美。
  • 漫山桃李:形容桃花和李花盛开遍布山间。
  • 风味:指其中的滋味和韵味。
  • 怜渠:怜爱你,这里指对佳人的怜惜。
  • 酒著佳人:形容佳人喝酒后微醉的状态。
  • 半醉:微醉,朦胧的状态。
  • 还似:再看一看,带有轻柔的情感。
  • 惊起午窗春睡:在午后的阳光下,惊醒了春天的睡眠,表达一种轻松和惬意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著称。王之道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语言优美,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宴桃源(海棠)》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午后,作者在与友人聚会时,饮酒作诗,感受春日的美好与惬意。此时正值桃花盛开,酒意微醺,情绪优雅,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宴桃源(海棠)》以其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春日的醉人场景。诗中通过对桃李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繁华与美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的开头“水外漫山桃李”便营造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那得个中风味”则引出了对这种美的思考,仿佛在表达世间的美好往往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接着,诗人又通过“酒著佳人半醉”表现了对佳人的怜惜和爱慕,酒精的微醺状态让人更加感受到春日的温柔和亲密。最后一句“惊起午窗春睡”则带有一丝调皮与俏皮,似乎在说,春天的美好和醉人的酒意是多么令人陶醉,以至于连午睡都被惊醒了。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愉悦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仿佛也置身于这个诗意的桃源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外漫山桃李: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桃李盛开,生机勃勃。
  2. 那得个中风味: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感慨,暗示其中的美妙难以言传。
  3. 一种最怜渠:表达了对佳人的深情,展现了对她的怜惜。
  4. 酒著佳人半醉:描绘了佳人微醉的状态,增添了柔情与亲密感。
  5. 还似。还似。:重复的语句,体现了诗人不舍的情感。
  6. 惊起午窗春睡: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温馨,仿佛在诉说着醉人的春日。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水外漫山桃李”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美丽。
  • 拟人:使“佳人”丰满而生动,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句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醉人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佳人的深情,展现了一种闲适、惬意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春天的繁花与生命力,代表美好的事物。
  • 佳人:象征着爱情与美的追求,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伴侣的向往。
  • :象征着欢愉与放松,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玫瑰
    • B. 桃花和李花
    • C. 菊花
  2. 诗人对佳人的状态描述为?

    • A. 醉意朦胧
    • B. 清醒
    • C. 忧伤
  3. 诗的最后一句“惊起午窗春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惊讶
    • B. 惬意
    • C. 疲惫

答案:

  1. B. 桃花和李花
  2. A. 醉意朦胧
  3. B. 惬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诗人醉酒后的感悟,借景抒情,表达孤独与自得。而王之道的《宴桃源(海棠)》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流露出温柔的情感。两首诗在意境与情感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哲学与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宋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