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

时间: 2025-01-01 11:17:41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惊和气入民谣。

官逋遮为麦秋缓,酒价定随人意饶。

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

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惊和气入民谣。
官逋遮为麦秋缓,酒价定随人意饶。
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
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白话文翻译:

小雨轻轻地淅淅沥沥,夜晚与清晨相接;
乍一听,和气的气息飘入民间歌谣。
官吏的懈怠使得麦秋的收获延缓,
酒价便随人们的心情而波动。
想要掉落的枣花,蚕却断了茧,
半成熟的梅子,稻子也得移苗。
书生不习惯征税的苦楚,
在僧房里被囚禁也难以自言自语。

注释:

  • 霏霏:形容细雨纷纷的样子。
  • 和气:指和谐、温暖的气息。
  • 官逋:指官吏的懈怠,不作为。
  • 酒价:酒的价格。
  • 枣花:枣树开花的状态。
  • 蚕断茧:指蚕的茧被切断,意味着损失。
  • 牢落:被囚禁的状态。
  • 僧房:僧人的居所。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秋”、“麦”、“酒”等日常生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民生困境的关切。诗中反映的局势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诗作多关注民生,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雨夜,雨水的滋润象征着希望和丰收,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因官吏懈怠而导致的农事延误,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雨夜描写,渲染出一种温柔而又忧虑的氛围。首句“小雨霏霏夜接朝”,即以雨声作为引子,营造出诗歌的背景。接着,“乍惊和气入民谣”表达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希望,民间的歌谣也因此而生。在描写官吏的懈怠时,诗人用“官逋遮为麦秋缓”反映出社会的困境,似乎是对官民关系的不满与批判。随着诗的推进,诗人继续通过“欲落枣花蚕断茧”等意象,描绘了自然与人事的交织,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最后,诗人以“书生不惯征徭苦”结束,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诗句中流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小雨霏霏夜接朝:描绘了夜晚细雨的情景,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 乍惊和气入民谣:雨水带来了生机,也唤醒了民间的欢快气氛。
    • 官逋遮为麦秋缓:官府的懈怠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反映社会问题。
    • 酒价定随人意饶:酒价因人们的需求而波动,表现出经济的自由与困境。
    • 欲落枣花蚕断茧:自然界的损失与人事的无奈交织在一起。
    • 半黄梅子稻移苗:描绘出农田的忙碌与不安,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 书生不惯征徭苦:书生的无奈与对征税的抵触,折射出对社会的不满。
    • 牢落僧房不自聊:被囚禁在僧房中的无奈,表现出孤独与无助。
  •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和气入民谣”赋予无形的和气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保持了对称的美感,如“酒价定随人意饶”中“酒价”和“人意”的对应。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人事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与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情。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麦秋:代表丰收与农民的生计。
  • :反映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 书生:象征着知识分子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小雨霏霏”描述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白天
    • B) 夜晚
    • C) 黄昏
  2. “官逋”在诗中指代的是什么?

    • A) 农民
    • B) 官吏
    • C) 商人
  3. 诗中提到的“书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开心
    • B) 无奈
    • C) 愤怒

答案

  1. B) 夜晚
  2. B) 官吏
  3.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关注自然与人事,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关注社会与农民的生活,但王之道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更为直接地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王之道的诗作及相关评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