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薄命六首》

时间: 2025-01-06 12:40:11

陌上桑欲稀,室中蚕正饥。

妾心知采桑,安知使君谁。

结发为人妇,几年守空帏。

妇义不移天,相邀何乃痴。

老姑倚门外,不待盈筐归。

为妾谢使君,风化关庭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妾薄命六首
作者: 林景熙 〔宋代〕

陌上桑欲稀,室中蚕正饥。
妾心知采桑,安知使君谁。
结发为人妇,几年守空帏。
妇义不移天,相邀何乃痴。
老姑倚门外,不待盈筐归。
为妾谢使君,风化关庭闱。

白话文翻译

在陌生的桑树上,桑叶渐渐稀少,屋内的蚕却正饿着。
我的心里明白采桑的事,怎会知道我的主人是谁呢?
我结发之后成为了人家的妻子,几年来守着空荡荡的闺房。
作为妻子的义务是不可改变的,难道相邀我来做什么是痴心妄想?
老姑在门外倚靠着,不等着满筐的桑叶归来。
我为妾身感谢我的主人,风气已然改变了庭院的道德。

注释

字词注释

  1. 陌上桑:指桑树生长的地方。
  2. 薄命:命运薄弱,指命运多舛。
  3. 室中蚕:形容家庭中的蚕,暗指妻子在家中守寡。
  4. 守空帏:守着空荡荡的帷帐,形容孤独。
  5. 妇义:指作为妻子的责任与义务。
  6. 风化:指道德风尚。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桑树与蚕的意象,表现了女性的无奈与悲哀,暗含了对社会风俗的批判。桑树在古代文化中常与女性的命运紧密相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女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女性的苦闷与对命运的思考,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妾薄命六首》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女性的道德要求日趋严格之时,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往往被忽视,诗中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诗歌鉴赏

《妾薄命六首》是一首深刻揭示女性命运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桑树与蚕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开篇通过“陌上桑欲稀”引入,暗示了生活的困境,紧接着通过“室中蚕正饥”描绘出家中无奈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深思。

诗中运用了“结发为人妇”描绘了女性的责任与义务,而“几年守空帏”则传达了她在这责任下的孤独与失落。尤其是“妇义不移天”一句,突出强调了女性对婚姻的忠贞,但同时也揭示了这种忠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着对命运的叹息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地位的思考与呼唤。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女性的苦闷与无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陌上桑欲稀:描绘桑树的稀少,暗示生活的困窘。
  2. 室中蚕正饥:家中蚕饿着,象征家庭的贫困与难以维持的生计。
  3. 妾心知采桑:表明诗人内心的明白,显示出她的无奈与无力。
  4. 安知使君谁:对主人身份的无知,反映了女性被动的命运。
  5. 结发为人妇:强调她的婚姻身份。
  6. 几年守空帏:形容长期的孤独。
  7. 妇义不移天:表现出对婚姻的坚持与忠诚。
  8. 相邀何乃痴:对他人邀请的无奈回应。
  9. 老姑倚门外:表现出社会对女性的冷漠。
  10. 不待盈筐归:传达出对未来的不确定。
  11. 为妾谢使君:对主人表示感谢,带有讽刺意味。
  12. 风化关庭闱:反映社会风气的变化,暗示传统道德的动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桑树与蚕的关系比作家庭与女性的关系。
  • 拟人:蚕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阅读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悲哀,突出对传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诗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女性的辛苦与奉献。
  2. :代表家庭的担子与责任。
  3. 空帏:象征孤独与无奈。
  4. 老姑:代表社会的冷漠与旁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陌上桑欲稀”意指什么? A. 桑树生长旺盛
    B. 生活困窘
    C. 家庭富裕
    D. 社会风气好

  3. “结发为人妇”反映了什么? A. 女性的自由
    B. 女性的责任与义务
    C. 女性的快乐
    D. 女性的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反映女性情感与命运。
  • 杜甫的《春望》: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林景熙与李清照的作品均涉及女性命运,但李清照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林景熙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女性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林景熙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女性与古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