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鹤岩二绝》

时间: 2024-09-19 21:59:19

巍然山骨自天成,上与穹苍斗极平。

安得衲衣烧柏子,不闻山下是非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巍然山骨自天成,上与穹苍斗极平。
安得衲衣烧柏子,不闻山下是非声。

白话文翻译:

巍峨的山峰自然而成,与天空的边际平齐。
我希望能穿上僧衣,在这里烧一堆柏树的柴火,
这样就不必听到山下的纷争与是非了。

注释:

  • 巍然:形容高大、雄伟的样子。
  • 山骨:指山的骨架,形容山的壮丽。
  • 穹苍:指天空。
  • 衲衣:僧人的衣服,代表一种清净、超脱的生活。
  • 烧柏子:烧柏树的木柴,象征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 是非声:指人间的纷争与争论。

典故解析:

“安得衲衣烧柏子”可以理解为一种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借用佛教僧侣的形象,表达对世俗纷扰的逃避。诗中提到的“是非声”,反映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难以获得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在文学上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但社会矛盾突出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山的壮丽和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宿鹤岩二绝》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巍峨壮丽的山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向往。首句“巍然山骨自天成”不仅描绘了山的雄伟气势,还传达出一种自然的伟大与不朽,仿佛这座山是天地间的伟大造物,永远屹立于世。而“上与穹苍斗极平”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与天空的和谐与统一,使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宁静。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安得衲衣烧柏子”,他希望能穿上僧衣,远离尘世的纷扰,享受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烧柏子象征着一种简单、纯净的生活方式,诗人渴望通过这种生活来逃避“山下是非声”,即人世间的纷争与杂音。这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与人世,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人们在繁忙与纷扰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普遍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巍然山骨自天成:描绘了山的高大与雄伟,暗示自然之美的伟大。
  2. 上与穹苍斗极平:山的高度与天空的广阔相互辉映,展现了自然的壮阔。
  3. 安得衲衣烧柏子: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想要简单生活,远离尘世。
  4. 不闻山下是非声:希望逃离世俗纷争,寻求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山骨”,形象地表现出山的坚固与伟岸。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象征:衲衣、柏子象征着清净的生活理想和对繁华的厌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崇敬、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诗人通过描写壮丽的山景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对内心平静和高尚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伟大、坚韧和永恒。
  • 衲衣:象征超脱尘世的生活,代表一种清净与安宁。
  • 柏子:象征朴素的生活方式,体现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巍然山骨”主要描写了什么? A. 山的高度
    B. 山的形状
    C. 山的颜色

  2. 诗人希望穿上什么衣服? A. 衣服
    B. 街衣
    C. 衲衣

  3. “不闻山下是非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宁静
    C. 权力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郑刚中的《宿鹤岩二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中的宁静与美,而郑刚中则更强调对于尘世纷扰的逃避和内心的渴望。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歌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