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伊尹》

时间: 2025-01-01 14:58:16

万物权衡在莘,孰称社稷与君民。

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物权衡在莘,孰称社稷与君民。君王亦有桐宫去,寄语南巢莫怨人。

白话文翻译:

万物的权衡都在于莘这个地方,谁能说得清社稷与君民之间的关系?君王也有离开桐宫的时候,寄托给南巢的只希望不怨恨别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地名,指的是莘国,古代的一个小国,象征权衡之地。
  • 社稷:指国家和人民,社代表土地,稷代表谷物,合起来象征国家的安定。
  • 桐宫:古代的宫殿,象征着君主的权位和居所。
  • 南巢:可能指代南方的某个地方,具体指代不明,通常象征隐居或安稳的生活。

典故解析:

  • 伊尹:伊尹是商朝的重要政治家和谋士,曾辅佐帝乙,帮助商朝建立强盛的国家。诗中提到伊尹,可能是想借古人之事来映射当时的政治状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子华,号澄江,宋代诗人,擅长词、诗,作品风格多变,常以历史人物为题材进行抒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伊尹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

诗歌鉴赏:

《咏史上·伊尹》是一首富有历史感的诗作,诗人通过伊尹这一历史人物,探讨了国家和民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君主的责任与境遇。首句“万物权衡在莘”,提到莘国,象征着权力与责任的重担,暗示着国家治理的艰难。接下来的“孰称社稷与君民”,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国家与人民的思考,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哲思:在权力的运作中,究竟是谁在为国家和人民负责,谁又在被牺牲?这不仅是对古代历史的回顾,也引发了对当代政治的思考。

“君王亦有桐宫去”,表达了一种对权力的反思,君主即便身居高位,也难以长久,终究要面对离去的命运。最后一句“寄语南巢莫怨人”,则透出一种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在劝诫那些身处权力中心的人们,不要对他人心怀怨恨。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透过历史的视角,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政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物权衡在莘”:暗示权力的中心在莘国,权力的分配与治理都是在这里。
  2. “孰称社稷与君民”:探讨国家与人民的关系,谁能真正称得上是国家的代表。
  3. “君王亦有桐宫去”:表明君主的地位并不牢固,终究会离开权力的中心。
  4. “寄语南巢莫怨人”:劝诫身处权力中心的人们,不要心怀怨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社稷”与“君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莘、桐宫、南巢等皆为象征,代表着权力、责任与隐居的理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伊尹反映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表达了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君主的责任和对人民的关怀,同时也反映出对隐退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权力的中心,治理的地方。
  • 社稷:国家与人民,承载着民众的希望。
  • 桐宫:象征权力的象征,君王的居所。
  • 南巢:象征隐居与安宁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莘”象征着什么?

    • A. 国家
    • B. 权力的中心
    • C. 隐居的地方
  2. “君王亦有桐宫去”这一句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 A. 君王的权力永恒
    • B. 君王的离去和权力的无常
    • C. 君王对人民的怜悯
  3. 诗中提到的“南巢”指代什么?

    • A. 君主的宫殿
    • B. 隐居的地方
    • C. 战争的中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的作品,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体现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可以将《咏史上·伊尹》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前者更多探讨权力和责任,后者则在历史中寻找个人的情感寄托,两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3. 《伊尹与商朝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