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其五 光武》

时间: 2025-01-01 14:27:20

金匮哀章正共哀,又将符命议灵台。

太山千古黄泉路,底事銮舆爱上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匮哀章正共哀,又将符命议灵台。
太山千古黄泉路,底事銮舆爱上来。

白话文翻译:

金匮的哀章正是大家所哀悼的,又将符命讨论在灵台之上。
泰山是通往黄泉的古老之路,何以皇帝的轿子偏偏要来到这里?

注释:

  1. 金匮:古代存放重要文书的地方,常与悲痛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2. 哀章:指悲哀的章句,可能是指关于故人的悼念诗文。
  3. 符命:命令或符号,常与天命、皇权有关。
  4. 灵台:古代祭祀或讨论政事的地方。
  5. 太山:指泰山,古代被视为五岳之首,象征稳重与权威。
  6. 黄泉路:指通往阴间的道路,象征死亡。
  7. 銮舆:古代帝王的车舆,象征皇权和地位。

典故解析:

  • 金匮哀章:源于《史记》中对王莽的评价,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哀叹。
  • 太山千古:泰山作为文化象征,历史悠久,是古人心中的神圣之地。
  • 黄泉路:在古代文化中,死亡是生命的自然归宿,常用黄泉路来暗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见长,其作品多反映历史及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借古人历史事件抒发对现状的感慨,表达对权力与死亡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咏史 其五 光武》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诗人通过对金匮与灵台的描写,将人们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融为一体。首句提到金匮哀章,暗示过去的悲剧在历史的长河中仍然萦绕不去,诗人似乎在叹息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悲哀。

接下来的“又将符命议灵台”则引出了对权力的反思,灵台作为政治决策的场所,暗示了权力与命运的交织。最后两句“太山千古黄泉路,底事銮舆爱上来”通过对比,揭示了权力的短暂与死亡的永恒,令人深思。

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蕴丰厚,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权力与生命的深刻洞察。通过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金匮哀章正共哀:金匮的哀章,众人都在悲哀,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
    • 又将符命议灵台:在灵台讨论天命,暗示权力与命运的密切关系。
    • 太山千古黄泉路:泰山作为历史悠久的象征,通向黄泉,象征着死亡的必然。
    • 底事銮舆爱上来:皇帝的轿子为何要偏偏来到此地,反映了对权力无常的质疑。
  2.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如“金匮”与“灵台”、 “太山”与“黄泉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黄泉路”比作死亡之路,深化了主题的悲凉感。
  3. 主题思想

    • 这首诗探讨了历史与权力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权力的思考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传达出一种对历史反思的情怀。

意象分析:

  1. 金匮: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哀痛。
  2. 灵台:代表着权力与政治的决策场所。
  3. 太山:用以象征历史的厚重与坚固。
  4. 黄泉路:暗示着死亡的必然与无常。
  5. 銮舆:象征着皇权的短暂与奢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金匮与灵台的关系是什么?

    • A. 仅为祭祀场所
    • B. 历史与权力的交织
    • C. 旅游胜地
    • D. 诗人的故乡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太山千古黄泉路”强调了_____的主题。

  3. 判断题: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对/错)

答案:

  1. B
  2. 死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送别》
  2.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咏史 其五 光武》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思考,但王维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陈普则更关注权力与死亡的主题。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历史与诗歌 — 宋代诗人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