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倚强恃力却诬天,一样人心万万年。
广武十条逃得过,乌江政自不须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依靠强大的力量却诬赖天命,然而人心却是千秋万代都不变的。即使在广武的十条路径上能逃脱,但是乌江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借船。
注释
- 倚强恃力:依仗强大的力量,凭借武力。
- 诬天:诬赖天命,指责命运不公。
- 一样人心:人心是一样的,指人们的情感、信念持久不变。
- 广武十条:指历史上项羽在广武之战中选择的十条逃生之路。
- 乌江:指乌江,是项羽最终选择自杀的地方。
- 政自不须船:指乌江的事情不需要借助船只来逃避,暗示项羽的结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风格上常带有深邃的历史思考和人生哲理。他的诗作常常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反映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被后人传颂之际,诗人通过项羽的故事,反映对权力与人心的理解,以及对命运的感慨。项羽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英雄,虽有勇力却最终败北,给后人以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项羽的描绘,展现了权力、命运与人心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头“倚强恃力却诬天”,直接点出项羽依赖武力的悲剧性,诗人认为项羽的失败不仅是因为外在的环境,更是对自身命运的误解。接下来的“一样人心万万年”,则强调人心的恒久不变,暗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命运的感慨始终如一。
“广武十条逃得过”与“乌江政自不须船”的对比,生动呈现了项羽的选择与最终的结局。在广武时,项羽有机会选择逃脱,但在乌江时却选择了结束生命,显示出他对命运的无奈与绝望。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项羽的内心挣扎,也反映了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
整首诗简练而深刻,情感真挚,透过历史的镜头让人对英雄的光辉与暗淡有更深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倚强恃力却诬天:项羽依仗自己的力量,却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天命,表现了他对自身命运的逃避。
- 一样人心万万年:人们的心态在漫长的时间中并未改变,强调人心的恒久与不变。
- 广武十条逃得过:指项羽在广武之战中曾有逃生的机会,暗示他有可能改变结局。
- 乌江政自不须船:即使在乌江,项羽也无法再逃避,选择了自尽,展示出他的无奈与绝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广武”和“乌江”的对比,突显出项羽命运的转折。
- 隐喻:将“船”隐喻为逃避与无奈,表达人生选择的无奈感。
- 排比:整首诗的句式结构使得情感层层递进,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项羽的故事,探讨了权力与人心的关系,揭示了英雄人物内心的孤独与绝望,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心的深思。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项羽:象征着英雄与悲剧,体现了强者的脆弱。
- 广武:象征着选择与逃避的可能性。
- 乌江:象征着绝境与无奈的终结。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在历史的背景下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命运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项羽在广武时有逃生的机会吗?
- A. 有
- B. 没有
-
“倚强恃力却诬天”中的“倚强”指的是什么?
- A. 依赖他人
- B. 依靠自己的力量
-
乌江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逃避
- B. 绝境
答案
- A. 有
- B. 依靠自己的力量
- B. 绝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垓下歌》:项羽自尽前的歌,表现其壮烈的气概。
- 《登高》:王之涣,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垓下歌》 vs. 《咏史上·项羽》:
- 相同点:均以项羽为主题,探讨英雄的命运。
- 不同点:《垓下歌》侧重于项羽的英雄气概,而《咏史上·项羽》则更关注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论项羽的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