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柏
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
若使当时成大夏,也应随例作埃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老的柏树,四周的高大树木全都已经繁衍出许多后代;它曾经见证了吴宫的几次春天。如果当初能够成为大夏,那么也应该像往常一样,化为尘埃。
注释:
字词注释:
- 四边乔木:指四周的高大树木。
- 吴宫:指古代吴国的宫殿,象征繁华的春天。
- 大夏:指大夏王朝,古代中国的一个王朝。
- 埃尘:指尘埃,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
典故解析:
- 吴宫:古吴国的宫殿,位于今江苏省,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代表了昔日的繁华和权力。
- 大夏:指的是一个理想中的强盛王朝,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惟深,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人生哲理,常常蕴含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古柏的描绘,寄托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思索,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盛衰无常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古柏》是一首通过古木寄情的诗作,方惟深以古柏为主线,展开对时间、历史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诗开头描绘了古柏周围的乔木,暗示了自然界的丰富与生命的延续。接着,诗人提到“曾见吴宫几度春”,用历史的视角回望过去,吴宫的繁华与古柏的存在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感慨。
“若使当时成大夏”一句,诗人假设如果当时的历史能够成就一个强盛的王朝,那么事情也许会有所不同,然而现实却是如同“埃尘”一般,终究归于虚无。这样的设想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也透出对未来的无奈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的哲学思考,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边乔木尽儿孙:描绘了古柏周围高大的乔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繁华。
- 曾见吴宫几度春:历史回望,古柏见证了吴国的繁荣春光,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若使当时成大夏:假设历史有变,暗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也应随例作埃尘:最终回归尘埃,体现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古柏的长寿与吴宫的繁华形成对比,突显时间的无情。
- 假设:通过假设历史的可能性,增强了全诗的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时间的流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柏:象征长寿、历史的见证。
- 乔木: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吴宫:代表繁华与过往的辉煌。
- 埃尘:象征时间的无情与事物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宫”代表什么? A. 古代的战争
B. 繁华的宫殿
C. 诗人的故乡 -
“四边乔木尽儿孙”中,乔木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延续
C. 自然的美 -
诗中的“大夏”指的是: A. 一个理想的王朝
B. 一种天气
C. 一种植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古柏》与《登高》: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观反映时间和历史的变化,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思考,后者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