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石深之归沃洲
作者: 谢耘 〔宋代〕
懒踏红尘地,
结庐岩壑间。
酒催清夜别,
身伴白云还。
贺老湖边月,
支公屋外山。
沃洲吟不尽,
天与老翁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石深的送别之情。诗人懒得去繁华的尘世,宁愿在山岩之间隐居。喝酒时,夜幕降临,朋友即将分别,诗人则伴随着白云归去。诗中提到贺老和支公,借助湖边的月亮和屋外的山景,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美好祝愿。沃洲的吟唱似乎永无止境,诗人与老翁享受着悠闲的生活。
注释:
- 懒踏红尘地:懒得去繁华的尘世,指的是不愿意参与世俗的喧嚣。
- 结庐:指在山间建造小屋,强调隐居生活。
- 酒催清夜别:喝酒助兴,夜晚即将分别,暗示友谊的美好和离别的惆怅。
- 贺老:这里可能指的是贺知章,古代著名的隐士。
- 沃洲:指沃洲,即肥沃的洲地,象征着富饶与宁静。
- 天与老翁闲:指诗人与老翁共享天伦之乐,过着悠闲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耘,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和隐士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石深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友谊的珍重。
诗歌鉴赏:
这首《送石深之归沃洲》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同时展现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懒踏红尘地”,便明确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屑与拒绝,表达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选择在“岩壑间”建庐,展现了他隐居山水的愿望。
“酒催清夜别”,不仅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也暗含了朋友间深厚情谊的温暖。酒的畅饮使得夜色愈加清幽,离别的情感愈加浓烈。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提到贺老和支公,借助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一句“沃洲吟不尽,天与老翁闲”更是将诗人的情感升华至人与自然的交融之境。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正是诗人内心追求的理想状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懒踏红尘地:表达对尘世纷扰的不屑。
- 结庐岩壑间:表现诗人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
- 酒催清夜别:在离别时,酒成为情感的催化剂。
- 身伴白云还: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贺老湖边月:描绘自然景观,寄托情感。
- 支公屋外山:强调隐士的生活与自然的结合。
- 沃洲吟不尽:表达对自然美的赞叹与对生活的无限向往。
- 天与老翁闲:描绘理想生活状态的悠闲自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象征自由与超脱。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构造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如“贺老湖边月,支公屋外山”,增强了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惜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乐享天伦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尘:象征世俗的繁华与喧嚣。
- 岩壑:隐喻自然的清幽与静谧。
- 白云:代表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湖边月:象征宁静与美好的友谊时光。
- 沃洲:象征着富饶与理想的栖息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尘”意指: A) 自然景色
B) 世俗生活
C) 隐士生活 -
诗人选择在何处建庐? A) 城市
B) 岩壑间
C) 湖边 -
诗中的“贺老”指的是: A) 一位隐士
B) 诗人的朋友
C) 历史人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与谢耘的这首诗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谢耘则侧重于情感的表达与友谊的珍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
- 《谢耘诗集》
这些资料可以为深入理解这首诗提供更多的背景和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