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时间: 2024-12-29 19:54: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鹤仙
作者:葛长庚
残蟾明远照。正一番霜讯,四山秋老。
孤村带清晓。有鸣鞭归骑,乱林啼鸟。
青帘缥缈。懒行时,持杯自笑。
甚年来破帽凋裘,惯得淡烟荒草。
多少。客愁羁思,雨泊风餐,水边云杪。
西窗正好。疏竹外,粉墙小。
念归期相近,梦魂无奈,不为罗轻寒悄。
怕无人料理黄花,等闲过了。
白话文翻译
皎洁的残月照亮着远方,正是霜降的时节,四周的山峦已显得秋意深重。
孤独的村庄迎来了清晨,耳边传来归家的马声,林中鸟儿啼鸣。
青色的帘幕轻柔飘动,懒散不愿出门,独自举杯而笑。
这些年来,破旧的帽子和衣裳已然凋零,习惯了这淡淡的烟雾和荒草。
多少次,心中愁苦与思绪,雨中停泊,风中就餐,水边云雾缭绕。
西窗的光景刚刚好,竹林稀疏,白墙如小。
念及归期渐近,梦中无奈,无法阻挡寒意悄然来袭。
害怕无人照料那黄花,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注释
- 残蟾:指残余的月亮,古人常用“蟾”指代月亮。
- 霜讯:霜降的消息,象征着秋冬之交的季节变化。
- 清晓:清晨的景象。
- 鸣鞭归骑:指骑马归来的声音,表现乡村生活的气息。
- 青帘缥缈:轻盈的青色帘幕,给人以朦胧之感。
- 淡烟荒草:形容环境的荒凉与寂寞。
- 黄花:指秋天的菊花,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长庚,宋代诗人,字子华,号天池山人,擅长诗词及散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乡土情怀,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冬交替之际,正值诗人老年,感慨人生,思乡情切,反映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瑞鹤仙》通过描绘秋冬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思。诗中“残蟾明远照”一句,意象清晰,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藏着人事的变迁。随着季节的更替,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特别是“甚年来破帽凋裘,惯得淡烟荒草”一句,展现了岁月的痕迹,生活的艰辛。诗人在乡村的清晨中,虽有鸟鸣马归的生机,却又浸润着淡淡的忧伤。“客愁羁思,雨泊风餐”更是道出了他作为一个游子对于故乡的无尽思念。最后,诗人以“怕无人料理黄花,等闲过了”作结,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淡然。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残蟾明远照:月亮微弱的光芒照亮远方,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正一番霜讯,四山秋老:霜降的时节,四周山峦已显秋老之态,渲染了季节的变化。
- 孤村带清晓:在清晨的孤村中,诗人感受到一丝孤独。
- 有鸣鞭归骑,乱林啼鸟:描绘归家的景象,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青帘缥缈:轻柔的帘幕隐喻着朦胧的思绪。
- 甚年来破帽凋裘:生活的艰辛,体现了岁月的磨砺。
- 多少。客愁羁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愁苦。
- 西窗正好:西窗的光景正好,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 念归期相近:思念归期,体现出对故乡的渴望。
- 怕无人料理黄花:对孤独的深刻感受,隐喻着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残蟾”比喻生命的脆弱。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鸣鞭归骑”,赋予了声音以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然与清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月亮(残蟾):象征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 霜:代表季节的交替与岁月的流逝。
- 孤村:暗示孤独的心境与对故乡的思念。
- 清晨: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黄花:象征孤独与等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残蟾”指代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
诗中提到“雨泊风餐”,这意味着什么? a) 享受生活
b) 旅行的艰辛
c) 室内静谧 -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思乡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天净沙·秋思》与《瑞鹤仙》均描绘了秋冬的景象,传递出对故乡的思念,但《天净沙·秋思》更为浓烈与直接,而《瑞鹤仙》则更为细腻与含蓄。两者都体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表达的方式和情感的深度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