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赞吕公)》
时间: 2025-01-17 10:01: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渭水秋深,溢江春老,洞庭一湖。
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洛中狂客,还更来无。
独上君山,渺观岩石,八百里鲸波泛巨区。
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
终须。度了肩吾。稽首终南钟大夫。
日太平寺里,题诗去后,东林沈宅,大醉归欤。
天上筵多,人间到少,更不向庐山索鳜鱼。
如何好,好借君黄鹤,上我清都。
白话文翻译
渭水已是深秋,江水也因春光渐老,洞庭湖波浩渺。
我问城南的古树,现在还在吗?洛阳的狂客们,还会再来吗?
我独自登上君山,遥望那岩石,八百里鲸波浩荡无边。
我何曾错过过,有茶可煮,有酒与仙姑共饮。
终究,我将面朝大海,向终南山的钟大夫致敬。
在太平寺中,题写诗篇后,醉归东林的沈宅。
天上的盛筵多,人间的到访少,何必在庐山索要鳜鱼。
如何美好,借您黄鹤,去往我那清雅之地。
注释
- 渭水:指渭河,流经陕西,是古代著名的河流。
- 江春:指江水在春天的景象。
- 洞庭:指洞庭湖,位于湖南,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 君山:位于洞庭湖中,是一处著名的山脉。
- 仙姑:指神仙的女性形象,常常与酒、乐相关联。
- 太平寺:指安宁祥和的寺庙,象征平静的生活。
- 黄鹤:黄鹤楼是武汉著名的历史建筑,象征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多以豪放、清新著称,善于描绘自然及其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秋冬交替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友情与自然的重视。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渭水、江春、洞庭湖等自然景观,展现了一个秋冬交替的美丽画面,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诗中的“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接着,诗人独自登上君山,沉浸在自然的壮丽中,感受到八百里鲸波的浩荡,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无限可能。
“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一句,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生活中乐趣的珍惜。尤其是“稽首终南钟大夫”一句,既是对友人的敬重,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最后两句,诗人以黄鹤为媒介,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给人以思考与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渭水秋深,溢江春老,洞庭一湖。
描绘了秋冬的自然景象,渭水深秋的宁静,江水春老的无奈,以及洞庭湖的广阔。 - 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洛中狂客,还更来无。
反映了对往昔的怀旧,古树是否依旧,狂客是否仍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独上君山,渺观岩石,八百里鲸波泛巨区。
描绘了诗人独自登山的壮美景象,广阔的波浪象征人生的辽阔与冒险精神。 - 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
表达了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享受茶酒之乐,难得的美好时光。 - 终须。度了肩吾。稽首终南钟大夫。
诗人对理想与人生的追求,向友人致敬,表现出对理想的向往与追随。 - 日太平寺里,题诗去后,东林沈宅,大醉归欤。
诗人在寺庙中题诗后,醉归家园,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 天上筵多,人间到少,更不向庐山索鳜鱼。
表达对人间聚会的珍惜与渴望,同时也对庐山的冷淡态度,象征着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 如何好,好借君黄鹤,上我清都。
借助黄鹤象征理想境界,向往清雅的生活,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思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茶中上灶,酒里仙姑”,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八百里鲸波”,强调了自然的壮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往昔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文人独特的人生态度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渭水: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时间的流逝。
- 古树:代表着历史与记忆的寄托。
- 君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黄鹤: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友谊的传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渭水”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河南
B. 陕西
C. 湖南
答案:B -
“问城南古树,如今在否”意指什么? A. 怀念过去
B. 期待未来
C. 享受当下
答案:A -
“何曾错,有茶中上灶,酒里仙姑”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生活乐趣的珍惜
C. 对人际关系的冷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黄鹤楼》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黄鹤楼》: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离别的伤感。
- 《登高》: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渴望,主题略显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