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时间: 2025-01-01 14:14: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作者:葛长庚 〔宋代〕
岁去年来,思量人生,空自沈埋。
既这回冬至,一阳来复,便须修炼,更莫疑猜。
好个鼎炉,见成铅汞,片晌工夫结圣胎。
人身里,三千世界,十二楼台。
周年造化安排。只在这些些真妙哉。
要先擒日月,后攒星斗,黄庭中畔,化作琼瑰。
谁会天机,分明说破,恰似江头雪里梅。
丹成后,做些功行,归去蓬莱。
白话文翻译
岁月流逝,转眼已是一年,思考人生,却发现自己空自沉迷而无所作为。
如今冬至已过,阳光重新回归,便要开始修炼,不必再有疑虑和猜测。
这个鼎炉真好,能够看见铅汞的变化,片刻之间便能孕育出圣胎。
在每个人的身体里,蕴藏着三千世界和十二楼台。
这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自然安排,真是妙不可言。
要先掌控日月,随后再聚集星星,化身为瑰丽的宝物。
谁能洞察天机,清楚地说出来,恰如江边雪中绽放的梅花。
丹药成形之后,修炼功行,便可以归去蓬莱仙境。
注释
- 岁去年来:指时间的流逝。
- 冬至:冬至时节,阳光重新回归,象征着新的开始。
- 鼎炉:炼丹的器具,象征修炼和成就。
- 圣胎:指修炼成功,获得的精华。
- 三千世界:指宇宙的广阔。
- 黄庭:道教经典,象征着道理的源头,修炼之地。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和追求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常以自然、修炼为主题,展现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沁园春》创作于宋代的道教文化盛行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修炼与哲理思考,反映了道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诗歌鉴赏
《沁园春》以冬至为引子,展开对人生和修炼的深邃思考。开篇以“岁去年来”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结合,诗人思考自身的处境,感叹时光的短暂和人生的空虚。接着引入冬至的意象,象征着新的开始,带来希望与生机,体现了道教哲学中“阴阳”的辩证关系。
诗中“鼎炉”一词象征修炼的过程,暗示着内心的蜕变与升华,表现了诗人对修炼成果的渴望与信心。“三千世界,十二楼台”则展现了宇宙的浩瀚与人身的渺小,表达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诗人提到“要先擒日月,后攒星斗”,显示了追求理想与目标的决心,意在通过修炼达到更高的境界。最后以“归去蓬莱”作结,传达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人们对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修炼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去年来,思量人生,空自沈埋:感慨时光流逝,反思人生却无所作为。
- 既这回冬至,一阳来复:冬至过后,阳光重新回归,象征新的开始。
- 便须修炼,更莫疑猜:要开始修炼,不必再怀疑。
- 好个鼎炉,见成铅汞:赞美炼丹的器具,象征着修炼的过程和成果。
- 人身里,三千世界,十二楼台:每个人体内蕴藏着无穷的可能性与宇宙的奥秘。
- 周年造化安排:一切都在自然的安排中。
- 要先擒日月,后攒星斗:追求理想和目标的过程。
- 谁会天机,分明说破:对天机的洞察与理解。
- 丹成后,做些功行,归去蓬莱:修炼成功后,归向理想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鼎炉”比喻修炼的过程。
- 拟人:如“谁会天机”,赋予天机以智慧。
- 对仗:如“擒日月,攒星斗”,形成对称美。
- 象征:如“蓬莱”象征理想和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时间、修炼和理想的探讨,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对精神追求的渴望,强调整个过程中的修炼与成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冬至: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鼎炉:象征炼丹与修炼。
- 三千世界:象征宇宙的广阔与人身的渺小。
- 蓬莱:象征理想境界与超脱现实的追求。
- 江头雪里梅:象征坚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鼎炉”象征什么?
- A) 宇宙
- B) 修炼过程
- C) 生命的无常
-
“归去蓬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物质财富
- B) 理想境界
- C) 社会地位
-
诗中“冬至”主要象征什么?
- A) 结束
- B) 新的开始
- C) 冷漠
答案:
- B) 修炼过程
- B) 理想境界
- B) 新的开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 by 老子:探讨道理与自然的关系。
- 《长恨歌》 by 白居易:对人生与理想的深思。
诗词对比:
- 比较《沁园春》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沁园春》更注重内心修炼,而《将进酒》更强调享乐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研究》
- 《宋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