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宿针鱼嘴》
时间: 2025-01-06 11:56: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行归雁,共征帆落向,暮烟丛里。
野戍潮平霜叶下,簇簇蒹葭深舣。
酒旆微青,渔灯乍黑,未散沙洲市。
当垆一笑,满头黄菊旖旎。
又是急鼓频催,低篷欲掩,转凄迷乡思。
谁与孤眠欹枕说,妾梦不离江水。
慈姥滩寒,望夫矶暝,相对针鱼嘴。
断魂今夜,风鬟两鬓千里。
白话文翻译
几行归来的大雁,伴随着船帆缓缓落下,消失在傍晚的烟雾中。
在平静的海潮下,霜叶飘落,密密麻麻的芦苇旁停泊着船只。
微微摇曳的酒旗,渔灯刚刚熄灭,沙洲市场还未散去。
我在酒楼前轻轻一笑,满头的黄菊在灯下显得格外美丽。
又是一阵急促的鼓声催促着,低矮的船篷欲要遮掩,令人更加迷惘乡愁。
谁能和我在孤独的夜晚倾诉,妾身的梦里总是江水相伴。
慈姥滩寒冷,望夫矶黄昏时分,正对着针鱼嘴。
今夜我心断肠,风吹得头发凌乱,思念已隔千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归雁:指秋天南飞的大雁,象征归乡的心情。
- 征帆:指航行的船帆。
- 暮烟:傍晚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环境。
- 野戍:指边防的哨所。
- 蒹葭:指芦苇,生长在水边。
- 酒旆:酒旗,招牌。
- 渔灯:渔夫的灯火。
- 当垆:指在酒楼前。
- 黄菊:象征秋天的花朵,常与思乡情感相关。
- 断魂:形容非常悲伤,魂魄分离。
典故解析:
- “江水”可理解为思乡之情,常在古诗中出现,象征着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望夫矶”出自古代诗词,常用以表达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1630-1710),字忠贞,号紫渊,江苏人。清代著名词人,以词风典雅、情感细腻见长。其作品多描写乡愁、爱情和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借助描绘秋天的归雁、渔灯等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百字令 宿针鱼嘴》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开篇的“几行归雁,共征帆落向,暮烟丛里”,通过大雁和船帆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归乡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细腻地刻画了“野戍潮平霜叶下,簇簇蒹葭深舣”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
“酒旆微青,渔灯乍黑,未散沙洲市”,这几句则将场景转向了人间烟火,酒旗轻摇,渔灯初暗,给人一种温暖却又带有一丝孤独的情感。随着“又是急鼓频催,低篷欲掩,转凄迷乡思”的出现,情感愈发浓烈,乡愁之情扑面而来。最后,诗人以“断魂今夜,风鬟两鬓千里”结束,表明对远方的思念已成断肠之痛,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行归雁,共征帆落向,暮烟丛里”:归雁的飞行与落帆相结合,营造出归家的氛围。
- “野戍潮平霜叶下,簇簇蒹葭深舣”:描绘宁静的边防哨所和秋霜覆盖的景象。
- “酒旆微青,渔灯乍黑,未散沙洲市”:酒旗轻摇和渔灯初熄,营造出人间的温暖与喧嚣。
- “当垆一笑,满头黄菊旖旎”:酒楼前的闲适与黄菊的美丽,使人感到一丝惬意。
- “又是急鼓频催,低篷欲掩,转凄迷乡思”:鼓声催促,船篷欲掩,乡愁加深。
- “谁与孤眠欹枕说,妾梦不离江水”:孤独中渴望倾诉,梦中常伴江水。
- “慈姥滩寒,望夫矶暝,相对针鱼嘴”:描绘特定的地理位置与情感寄托。
- “断魂今夜,风鬟两鬓千里”:表达思念之痛,情感深沉而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归雁和船帆比作归乡的象征。
- 拟人:将乡愁拟人化,表现出情感的深沉。
- 对仗:整首词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怀,情感真挚而细腻,具有深远的意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雁:象征归乡与思念。
- 渔灯:喻人间的温暖与生活的气息。
- 黄菊:代表秋天与思乡的情感。
- 江水:思念故乡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几行归雁”主要象征什么? a) 归乡
b) 离别
c) 战争 -
“酒旆微青”中的“酒旆”指的是什么? a) 餐馆的招牌
b) 酒旗
c) 酒杯 -
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乡
c) 愤怒
答案:
- a) 归乡
- b) 酒旗
- b) 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与《百字令》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相呼应,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不同于顾贞观细腻的乡愁,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展现了孤独与思考的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学习指导》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