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公仲庶游海云寺》

时间: 2025-01-19 20:45:41

大师新谣十五州,残春摸石是遨头。

氲氲喜气随民遍,冉冉风光尽日流。

野俗只知观燕赏,主人非独为嬉游。

晚回都骑箫鼙引,观稼郊原亦暂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吴公仲庶游海云寺
王霁 〔宋代〕

大师新谣十五州,
残春摸石是遨头。
氲氲喜气随民遍,
冉冉风光尽日流。
野俗只知观燕赏,
主人非独为嬉游。
晚回都骑箫鼙引,
观稼郊原亦暂留。

白话文翻译:

与吴公仲一起游览海云寺。
新作的歌曲传遍十五个州,
春天的余韵还在,抚摸石头时感到无比畅快。
温暖的气氛遍布人间,
柔和的风光随着日子缓缓流逝。
乡间的人们只知道看燕子、赏花,
而主人的心思并不仅仅是为了游玩。
傍晚时分骑马返回,吹奏着箫和鼙,
在田野和原野间也稍作停留。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歌曲、民谣。
  • 氲氲:形容气氛温暖、柔和。
  • 冉冉:形容缓慢而稳地。

典故解析:

  • “十五州”可能指当时的地域范围,表明歌声的广泛传播。
  • “观燕赏”可能是指春天燕子归来时人们的习俗,象征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霁,宋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王霁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末夏初,诗人和友人游览海云寺,借此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末的游览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的首联提到“新谣十五州”,显示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共同记忆和文化背景,接着通过“残春摸石”将季节的变迁和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诗中的“氲氲喜气随民遍,冉冉风光尽日流”展现了春日的温暖和生命的流动,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乡间的风俗,强调了人们对自然的欣赏和诗人对人情世故的理解,表明此行并不仅仅是为了游玩,更是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最后两句通过骑马归来的场景,体现了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诗人在游览中享受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王霁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师新谣十五州,”:引入游览的背景,强调歌曲的广泛影响力。
  2. “残春摸石是遨头。”:春天的余韵与轻松的心境结合,体现悠闲的游览状态。
  3. “氲氲喜气随民遍,”:描述温暖的氛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 “冉冉风光尽日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美好交织,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5. “野俗只知观燕赏,”:乡村风俗的简单与自然的亲近。
  6. “主人非独为嬉游。”:强调诗人在游玩的深意,表达更深的思考。
  7. “晚回都骑箫鼙引,”:描绘傍晚归程的情景,乐器的引导更添生动。
  8. “观稼郊原亦暂留。”:在田野间稍作停留,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氲氲喜气”比喻春天的温暖。
  • 对仗:如“观燕赏”和“嬉游”,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充实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希望。
  • 石头:代表自然的真实与坚韧。
  • 风光: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谣”指的是什么?
    A. 新的诗歌
    B. 新的民谣
    C. 新的故事
    答案:B

  2. “晚回都骑箫鼙引”中的“箫鼙”指代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动物
    C. 一种植物
    答案:A

  3. 诗人通过游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忧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霁的《和吴公仲庶游海云寺》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霁更侧重于与友人共享的温暖情感,而李白则更显孤独与怀旧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精华》
  • 《王霁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