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腊後春前暖律催》
时间: 2025-01-19 19:5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后春前暖律催。
日和风软欲开梅。
公方结客寻佳景,我亦忘形趁酒杯。
添歌管,续尊罍。
更阑烛短未能回。
清欢莫待相期约,乘兴来时便可来。
白话文翻译:
腊月之后,春天来临,温暖的气候催促着大自然复苏。
阳光明媚,春风轻柔,梅花即将绽放。
朋友们正邀请宾客寻觅美景,而我也陶醉其中,随着酒杯尽情畅饮。
再添几首歌,续上几壶酒。
夜已深,蜡烛渐短,却无法回头。
快乐的时光不必等待约定,兴致来了就随时可以来。
注释:
- 腊后:指腊月之后,即农历的腊月过后。
- 暖律:温暖的气候,律指气候规律。
- 欲开梅:梅花即将开放。
- 结客:邀请朋友聚会。
- 忘形:沉醉于酒中,忘记了形态。
- 添歌管,续尊罍:继续演唱歌曲,续上酒杯。
- 更阑:深夜。
- 清欢:愉快而清净的欢乐。
- 莫待相期约:不必等到约定的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纯仁,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春季,正值腊月与春天的交替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欢愉。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欢愉。诗人以“腊后春前暖律催”引入,直接点出季节的转换,营造了一个温暖、明媚的氛围。接着,通过“日和风软欲开梅”,描绘了春日的气候与梅花即将绽放的景象,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情感上,诗人借助与朋友共饮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特别是“我亦忘形趁酒杯”,显示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仿佛在说人生短暂,应当尽情享受眼前的快乐。而“更阑烛短未能回”则带有一丝惆怅,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尽管如此,诗人依然选择随兴而来,强调了“清欢莫待相期约”的豁达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词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享受当下,珍惜与朋友的相聚,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腊后春前暖律催”:腊月过后,春天的温暖气候催促着万物复苏。
- “日和风软欲开梅”:阳光和煦,春风轻柔,梅花即将开放。
- “公方结客寻佳景”:朋友们正在邀请客人一起游玩,寻觅美丽的景色。
- “我亦忘形趁酒杯”:我也沉醉于酒杯中,忘记了自己。
- “添歌管,续尊罍”:再来几曲歌声,续上酒杯。
- “更阑烛短未能回”:夜深了,蜡烛已短,无法回头。
- “清欢莫待相期约”:快乐的时光不必等待约定。
- “乘兴来时便可来”:兴致来了就随时可以来。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和排比,比如“添歌管,续尊罍”使得句子更加韵律感十足。
- 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春天的气候与梅花的绽放描绘得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 这首词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强调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生命的乐趣,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梅花:代表着坚韧与高洁,春天的象征。
- 酒杯:象征着友情与欢愉的时刻。
- 蜡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腊后”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我亦忘形趁酒杯”中“忘形”是什么意思?
- A. 忘记自己
- B. 忘记时间
- C. 忘记朋友
- D. 忘记酒量
-
诗中提到的“清欢莫待相期约”意图表达什么?
- A. 快乐的时光需要预约
- B. 不必等待,随时享受欢愉
- C. 快乐是短暂的
- D. 需要安排时间来享受
答案:
- C. 春季
- A. 忘记自己
- B. 不必等待,随时享受欢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范纯仁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注重情感的抒发,而范纯仁则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