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

时间: 2025-01-19 15:56:23

腊月二十日,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

门前残雪日轮消,室内红尘遣谁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月二十日,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
门前残雪日轮消,室内红尘遣谁扫。

白话文翻译

腊月二十日,年终将至,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还未归来。
门前的残雪在阳光下逐渐消融,屋内的尘埃又该由谁来打扫呢?

注释

  • 腊月:农历的最后一个月份。
  • 将欲尽:将要结束。
  • 万里未归人:指远在外地的人,未能回家。
  • 残雪:指冬天剩下的雪。
  • 日轮消:太阳升起,雪被阳光融化。
  • 红尘:指世俗的喧嚣与杂乱。

典故解析

“腊月”是中国传统的岁末,象征着旧年的结束与新年的来临。诗中提到的“万里未归人”,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期盼,暗示着在辞旧迎新的时刻,游子未归的焦虑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梵言,宋代僧人,以诗词著称,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风格清新淡雅,常借用佛教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腊月,年终岁尾,诗人反映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在新旧交替之际的孤独感与思索。

诗歌鉴赏

《偈三首》中的这一首诗以腊月的时节为背景,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冷清与思念的画面。腊月二十,年末的时光渐渐流逝,诗人站在门前,看到融化的残雪,心中涌起对未归之人的思念。整首诗通过“万里未归人”的设定,传达了对亲人的切切期盼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琐碎与烦恼——“室内红尘遣谁扫”,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内心世界的反思。诗中氛围沉郁,情感真挚,展现出一种对人情冷暖的深刻体悟,给人以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腊月二十日,一年将欲尽:设定时间背景,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年末的临近。
  2. 万里未归人:表现思念之情,远在他乡的亲人让诗人感到孤独。
  3. 门前残雪日轮消:描绘冬日景象,残雪在阳光下消融,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4. 室内红尘遣谁扫:反映生活的琐碎与烦恼,暗示诗人无能为力的无奈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里未归人”和“门前残雪”,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日轮”赋予人性,营造出自然与人情的互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思念的深刻情感,展现了在岁末年初之际的孤独与思索,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辞旧迎新。
  • 残雪:代表过去的痕迹,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红尘:隐喻世俗生活的繁杂与琐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里未归人”指的是?

    • A. 朋友
    • B. 亲人
    • C. 自己
    • D. 陌生人
  2. 诗中“门前残雪日轮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怒火
    • D. 安宁
  3. “室内红尘遣谁扫”的意思是?

    • A. 找人打扫
    • B. 忘记打扫
    • C. 对生活感到无奈
    • D. 享受生活

答案

  1. B. 亲人
  2. B. 思念
  3. C. 对生活感到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释梵言的《偈三首》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内敛,李白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而释梵言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反映对亲人的期待与无奈。两者都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时间与人情的深刻思考,但情感表现的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文学研究》
  • 《释梵言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