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镇懒窝》
时间: 2024-09-19 21:01: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仲镇懒窝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求名当著鞭,访道亦重趼。
二边俱不住,三昧不如懒。
向来南岳师,自谓极萧散。
收涕且无绪,客至那可款。
争如懒窝高,门外辙常满。
殊不妨啸歌,秉烛苦夜短。
天寒雪欲花,屋角黄云晚。
径须烦二妙,对洗玻璃盏。
白话文翻译
求名时常要受鞭策,访求大道也常常要忍受烦恼。
两边的追求都不能安定,追求三昧的境界不如懒散。
向来南岳的高僧,自称极其清闲。
眼泪收不住,心情也无绪,客人来了又怎么招待呢?
比起懒窝的高处,门外的车辙常常满载。
也不妨高歌一曲,点蜡烛也觉得夜晚太短。
天寒地冻,雪花将要飘落,屋角的黄云在傍晚时分。
如果需要,请你们来二妙,来洗净这玻璃盏。
注释
- 鞭:这里指的是对名声的追求需要不断的鞭策。
- 趼:指的是脚上的老茧,引申为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遭受的磨难。
- 三昧:指的是一种深奥的禅境,常用于形容出世的精神状态。
- 南岳师:指南岳的高僧,以清闲自得著称。
- 懒窝:指舒适、安逸的居所,隐喻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梅溪,晚号陶山,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作多描写田园风光,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范成大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尤其在晚年,他更倾向于反映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李仲镇懒窝》作于范成大晚年,诗中表现了一种对名利的超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自我反思的方式探讨了名利与内心平静的关系,表达了对清闲生活的向往和对外界纷扰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名利和清闲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两句以“鞭”和“趼”入手,鲜明地呈现出追求名利所带来的困扰与劳苦,接着用“懒”字总结,指出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安逸生活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南岳师”,不仅是指高僧的清闲,更是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对比显示出诗人对懒散生活的向往。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环境与感受,进一步深化了对懒窝的赞美。“门外辙常满”暗示了懒窝的吸引力,而“啸歌”与“秉烛苦夜短”则表现了心境的闲适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最终以“烦二妙”呼应,传达出对生活的淡泊与从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求名当著鞭,访道亦重趼。
追求名声总是要受到外界的鞭策,寻求真理也同样要忍受磨难。 -
二边俱不住,三昧不如懒。
两者都无法使人安定,内心的宁静与懒散更显珍贵。 -
向来南岳师,自谓极萧散。
自古以来,南岳的高僧自称过着极为清闲的生活。 -
收涕且无绪,客至那可款。
泪水收不住,心情混乱,客人来了又怎么款待呢? -
争如懒窝高,门外辙常满。
比起懒窝的舒适,门外的车辙常常满载,暗示隐逸之地的吸引力。 -
殊不妨啸歌,秉烛苦夜短。
也不妨高歌一曲,尽管烛光下的夜晚短暂。 -
天寒雪欲花,屋角黄云晚。
冬天寒冷,雪花即将飘落,屋角黄云在傍晚时分。 -
径须烦二妙,对洗玻璃盏。
如果需要,就请来二妙,洗净这玻璃盏。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名利与清闲、追求与懒散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 意象:使用“懒窝”、“雪花”等意象,营造出安逸与宁静的氛围。
- 拟人:诗中情感寄托于自然,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名利的超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诗人在对比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倡导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懒窝:象征安逸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 南岳师:象征追求高远境界的理想。
- 雪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反映出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岳师”是指什么?
- A. 追求名利的高人
- B. 追求清闲的高僧
- C. 生活在南岳的诗人
- D. 其他
-
诗人对于“懒窝”的态度是:
- A. 认为懒惰
- B. 向往清闲
- C. 逃避现实
- D. 不屑一顾
-
诗中“门外辙常满”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懒窝生意兴隆
- B. 懒窝受欢迎
- C. 懒窝被人遗忘
- D. 懒窝无人问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范成大的清闲相呼应。
- 《庐山谣》(李白):同样描绘了对自然与闲适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贾岛):同样探讨了闲适与等待的主题,意境相似。
- 《静夜思》(李白):虽主题不同,但都表现出对安宁状态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