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

时间: 2025-01-04 11:40:39

藕花深处好徘徊,不奈华筵苦见催。

记取南泾茭叶露,月明风熟更重来。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莲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藕花深处好徘徊,不奈华筵苦见催。
记取南泾茭叶露,月明风熟更重来。

白话文翻译:

在藕花盛开的深处,令人流连忘返,但不胜华筵的催促。
我记得南泾的茭白叶上沾着露珠,明月下风起时,我还会再来这里。

注释:

  • 藕花:莲花的一种,生于水中,象征纯洁。
  • 华筵:华丽的宴席,指代喧闹的社交场合。
  • 南泾:指地名,代表特定的水域。
  • 茭叶露:茭白的叶子上沾着露水,象征清晨的宁静。
  • 月明风熟:月光明亮,风景正好,暗示诗人渴望再次回到这个地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生活情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复,号石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采莲》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繁华社交的无奈。诗人通过描写采莲的场景,表达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忙社交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的“藕花深处好徘徊”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令人感到身临其境,仿佛能嗅到水中花香。接着,转入对华筵的描绘,“苦见催”一语传达出一种无奈,体现了现代人对繁忙生活的焦虑与渴望逃离。最后两句“记取南泾茭叶露”,则把思绪引回到自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记忆和向往。整首诗在自然与社会的对比中,体现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喧嚣尘世的逃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藕花深处好徘徊:在藕花盛开的地方,令人心情愉悦,想要流连。
  2. 不奈华筵苦见催:然而华丽的宴席不断催促,令人无法久留。
  3. 记取南泾茭叶露:我记得南泾的茭白叶上沾着露水,象征着清晨的宁静。
  4. 月明风熟更重来:在明月和微风的滋润下,我还会再来这里。

修辞手法:

  • 比喻:藕花比喻美好事物,表现自然的美丽。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苦见催”传达了宴席的无情,赋予了非生命事物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社交繁华的对比,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无奈与逃避,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藕花: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诗人向往的宁静生活。
  • 华筵:象征繁华与喧嚣,表现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压力。
  • 茭叶露:象征清晨的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向往与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藕花”主要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纯洁
    C. 忧伤
    答案:B

  2. “华筵苦见催”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自然的喜爱
    B. 社交的压力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B

  3. 诗人记住的南泾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个地方
    C. 一种饮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荷花》:王维的诗作,描绘荷花之美,主题相近。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对自然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采莲》《江南春》(杜甫)均描绘了江南的自然美景,前者侧重于个人对自然的向往,后者则更关注社会生活的细节与变迁,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了对江南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