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
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
故人云雨散,满目山川多。
行车无停轨,流景同迅波。
前欢渐成昔,感叹益劳歌。
白话文翻译:
请告诉我即将东归的人们,我在灞桥寄托我的思念给朋友们。
出发的旅人站在灞水边,回首往昔,心中感慨万千。
旧友之间的情谊如云雨般散去,眼前尽是满目山川。
行车的轨迹无处可停,流逝的时光如同迅速的波涛。
曾经的欢乐渐渐成为了往事,感叹之余不禁多歌一曲。
注释:
- 征徒:出征的旅人,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 灞涘:灞水的岸边,指的是灞桥的周围。
- 云雨散: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如云烟般消散。
- 无停轨:行车的轨迹没有停下的地方,象征时间的流逝。
- 流景:流逝的景象,指不断变化的时光。
- 益劳歌:感叹之余,自己更为劳累,意指在感伤中唱起了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幽兰,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词、散文和赋闻名,主张“文以载道”,在文学上追求清新自然的风格。刘禹锡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生活多舛,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禹锡贬谪期间,正值他离开长安,前往他处的途中。在离别的时刻,他不仅对故友感到惋惜,同时也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灞桥的景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是一首充满离愁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开篇即以“征徒出灞涘”引入,带有一种即将离去的紧迫感。诗中通过“回首伤如何”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无奈,仿佛在问:曾经的欢愉为何如此遥不可及?
接着,诗人提到“故人云雨散”,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与朋友之间的情感如云烟般消逝,令人倍感惋惜。这里的“云雨”不仅象征着友情的脆弱,也反映了生活中人事的无常。随着景物的变化,诗人眼前的“满目山川”更是对比出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行车无停轨”与“流景同迅波”勾勒出时间的急促与无情,似乎在暗示一切都在不断流逝,无法挽回。最后“前欢渐成昔”的感慨则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伤,诗人对往日欢乐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现了深厚的情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得诗歌既有形象生动的描写,又充满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刘禹锡作为唐代诗人的深邃与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徒出灞涘:诗人以“征徒”自喻,从灞水的岸边出发,暗示即将启程。
- 回首伤如何:转身回望,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感伤与惋惜。
- 故人云雨散:昔日的朋友如云烟般消散,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离散与无常。
- 满目山川多:眼前的自然景色丰富多彩,却不敌内心的孤寂。
- 行车无停轨:时间的流逝如同行驶的车辆,无法停顿。
- 流景同迅波:瞬息万变的景象如同急速的波涛,象征时间的无情。
- 前欢渐成昔:曾经的快乐已成为往事,令人感慨。
- 感叹益劳歌: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心中愈发感到疲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雨”比喻友情的脆弱,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行车无停轨,流景同迅波”,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友谊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故友的思念,展现了唐代文人对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灞桥: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的地方,是情感的寄托。
- 云雨:代表友情的脆弱与无常。
- 山川:自然的风景,映衬内心的孤独。
- 流景:时间的流逝,象征着生活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人云雨散”是指什么?
- A. 友情的坚固
- B. 友情的脆弱
- C. 人生的乐趣
-
“行车无停轨”暗示了什么?
- A. 生活的安稳
- B. 时间的流逝
- C. 友情的持久
-
诗人对往日的情感态度是:
- A. 期待
- B. 感慨
- C. 忘记
答案:
- B. 友情的脆弱
- B. 时间的流逝
- B. 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望。
- 孟浩然的《春晓》则侧重于对生活美好的描绘,展现了另一种心境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刘禹锡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