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时间: 2025-01-04 09:14: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王翰 〔唐代〕
紫绶尚书印,朱輧丞相车。
登朝身许国,出阃将辞家。
不惮炎蒸苦,亲尝走集赊。
选徒军有政,誓卒尔无哗。
帝乐风初起,王城日半斜。
宠行流圣作,寅饯照台华。
骑历河南树,旌摇塞北沙。
荣怀应尽服,严杀已先加。
业峻灵祇保,功成道路嗟。
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张尚书巡边的壮志与情怀。开头提到他身为尚书,印章和丞相的车子都象征着他的权威与责任。他在朝廷上立誓效忠国家,离开家乡时心中充满不舍。尽管面临酷热,他仍亲自参与军政事务,誓言绝不让士兵有任何怨言。随着风起,王城的日头也逐渐西斜,张尚书即将出发,朝廷的宠爱与重视让他的行程备受关注。骑行在河南的树木间,旌旗在北方的沙地上飘扬。他心中怀有的荣光和理想应该全力以赴,然而他也意识到,事业的成功需要灵魂的庇佑,而成功的路途却充满艰辛。他宁愿像凿空的使者,远道而来,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注释
- 紫绶:指官员的印章,象征权威。
- 朱輧:古代一种红色的车,象征高官贵族。
- 阃:指门,特指家门。
- 集赊:古代的军队集结。
- 帝乐风初起:指皇帝的欢喜与国政开始。
- 宠行流圣作:对张尚书的重视与支持。
- 凿空使:比喻不辞辛劳,远道而来的使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翰奉和皇帝的旨意,送走张尚书巡视边境,表达了对国家边防的重视和对张尚书的敬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防事务的关注。
诗歌鉴赏
王翰的《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是一首充满气概的边防诗。全诗通过对张尚书的巡边壮举的描绘,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诗的开头用“紫绶尚书印,朱輧丞相车”展现了张尚书的身份地位,接着通过“登朝身许国,出阃将辞家”表达了他为国奉献、离乡出征的决心。诗中“不惮炎蒸苦”一句,体现了对艰苦环境的无畏,表现了士人的忠诚与决心。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运用了许多对比和象征,例如“骑历河南树,旌摇塞北沙”描绘了壮丽的边疆景象,既表达了对边防的重视,又展示了张尚书巡边的雄心。此外,诗中对“业峻灵祇保,功成道路嗟”的描写,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成功的渴求,体现了诗人对事业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篇送别诗,更是对国家边防重任的深刻思考与对忠诚精神的赞美,值得细细品味与反复咀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绶尚书印:展示张尚书的高官身份,象征着他的权威和责任。
- 朱輧丞相车:进一步强调他的地位。
- 登朝身许国:在朝廷上立誓效忠国家。
- 出阃将辞家:离开家乡,心中充满不舍。
- 不惮炎蒸苦:无畏酷热,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 亲尝走集赊:亲自参与军政事务。
- 选徒军有政,誓卒尔无哗:誓言带领士兵,确保军队纪律。
- 帝乐风初起:皇帝的欢喜与国政开始。
- 王城日半斜:描绘出发的时刻。
- 骑历河南树,旌摇塞北沙:描绘壮丽的边疆景象。
- 荣怀应尽服:理想与责任的结合。
- 严杀已先加:强调成功的艰辛。
- 业峻灵祇保:希望事业成功能得到庇佑。
- 功成道路嗟:对成功路途中的困苦感叹。
- 宁如凿空使:宁愿奉献远道而来的志向。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边防的重视、对张尚书的敬意及对忠诚精神的赞美,是对国家与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绶:象征权力与责任。
- 炎蒸:代表艰苦的环境。
- 骑历河南树:自然景象与边防的结合。
- 石榴花:象征美好未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绶”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象
B. 权威与责任
C. 家乡 -
“不惮炎蒸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艰难环境的无畏
C. 对权力的追求 -
诗中“骑历河南树”描述的是哪个地方的场景?
A. 王城
B. 河南
C. 塞北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翰的《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个人责任感,但王翰更侧重于边防事业,而杜甫则更关注国破家亡的悲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翰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