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
时间: 2025-01-14 17:1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极人心畅,如何帝道明。
仍嫌酺宴促,复宠乐游行。
陆海披珍藏,天河直斗城。
四关青霭合,数处白云生。
饪餗调元气,歌钟溢雅声。
空惭尧舜日,至德杳难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盛宴的感受与对帝道的思考。诗人感叹人心尚未达到极致的畅快,如何能说得上帝王的道理明晰。虽然酒宴热闹,却总觉得时间匆忙,不如再享受乐游的悠闲。陆地与海洋都展示了珍奇的收藏,天河仿佛直接通往斗城。四周的青霭汇聚在一起,几处白云在空中升起。美味的食物调和着人的元气,歌声和钟声在空中回荡,充满了雅致。诗人感到惭愧,古代的尧舜之日已经久远,至德之名早已难以显现。
注释
- 未极:未达到极致。
- 帝道:指帝王治理国家的道理。
- 酺宴:盛大的宴会,指饮酒作乐的场合。
- 乐游行:享受游乐的活动。
- 陆海披珍藏:陆地和海洋展示着珍贵的宝藏。
- 天河直斗城:形容天河的壮观,似乎直通斗城。
- 四关青霭合:四周的青烟汇聚在一起。
- 饪餗:烹饪食物。
- 调元气:调和人的气息和精力。
- 歌钟溢雅声:美妙的歌声和钟声充满了空间。
- 空惭:感到惭愧。
- 尧舜日:尧舜时代,指古代圣明的统治。
- 至德:至高的道德,指理想的统治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翰,唐代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往往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擅长描写宴饮、游乐等场景,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翰在参加一次盛大的宴会时所作,背景是唐代社会的繁华与盛宴文化。诗中反映了当时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以及诗人对帝王治国理政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王翰的《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通过描绘盛宴的场景,展现了唐代的繁华与喧闹,但诗中却隐含了对统治者的深刻思考。开篇“未极人心畅,如何帝道明”,揭示了人心的复杂与多变,暗示即使在表面繁荣的盛宴中,帝王之道的明晰仍然遥不可及。接着,诗人用“陆海披珍藏,天河直斗城”的意象,描绘出盛宴的奢华与壮丽,表现了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氛,但这份奢华背后,诗人内心却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惆怅。
“饪餗调元气,歌钟溢雅声”,则通过对美食与音乐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欢愉与雅致,然而最后一句“空惭尧舜日,至德杳难名”,又将诗人的情感引向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古代圣明之治的向往与对当下德行的失落感。整首诗在欢愉的氛围中隐含着深邃的哲理,既表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也折射出诗人对政治与道德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极人心畅,如何帝道明:人心未能尽情畅快,怎能说起帝王的治国之道明晰?表现了对人心复杂的感慨。
- 仍嫌酺宴促,复宠乐游行:仍觉得酒宴时间匆忙,更愿意享受悠闲的游乐生活。
- 陆海披珍藏,天河直斗城:陆地与海洋展现了众多珍奇的收藏,天河如同直通斗城,形容盛宴的壮丽与辉煌。
- 四关青霭合,数处白云生:四周的青霭汇聚,几处白云在空中升起,描绘出宴会的美丽景象。
- 饪餗调元气,歌钟溢雅声:美味的食物调和了人的元气,歌声与钟声充盈雅韵。
- 空惭尧舜日,至德杳难名:感到惭愧,古代尧舜的圣明之治已难以见到,表达了对理想政德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河直斗城”,将天河与斗城相联系,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夸张:如“陆海披珍藏”,夸张了盛宴的丰富多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通过盛宴的描绘,表现对社会繁华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理想治国之道的渴望与失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宴会:象征繁华与享乐。
- 陆海:代表自然的富饶与珍贵。
- 天河:象征着浩瀚与壮丽。
- 青霭与白云: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观与宁静。
- 歌钟:象征着文化与艺术的雅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帝道”指的是什么?
- A. 帝王的治国道理
- B. 帝王的日常生活
- C. 帝王的军事策略
-
“饪餗调元气”中的“调”字含义是什么?
- A. 调和
- B. 调整
- C. 调试
-
诗人对尧舜时代的感受是?
- A. 向往与惭愧
- B. 赞美与怀念
- C. 忽视与冷漠
答案
- A. 帝王的治国道理
- A. 调和
- A. 向往与惭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翰《乐游园宴》与李白《月下独酌》:
- 两者均描绘了饮宴的场景,但王翰侧重于盛宴的繁华与对帝道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的孤独与自由,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王翰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