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
作者: 杨圻 〔清代〕
星不明,月不明,暗里人来一点钟,
苍苔深处行。来得成,去不成,
城上醮楼打五更,
花间春雨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星星和月亮都不明亮,黑暗中有人在一点钟时来访,走在苍苔深处。虽是来得成,却去不成,城上的庙会在五更时分敲响钟声,花丛中听到春雨的声音。
注释:
- 星不明,月不明:星星和月亮都不明亮,暗示夜晚的寂寥。
- 暗里人来一点钟:深夜时分,有人悄悄来访。
- 苍苔深处行:行走在青苔覆盖的地方,暗示环境的幽静和孤独。
- 来得成,去不成:来访的人虽然来到了,却无法离开,表现出一种无奈。
- 城上醮楼打五更:指的是城上的庙宇在五更时分敲钟,表示时间的流逝与夜的深沉。
- 花间春雨声:春天的细雨声,增添了诗中的生机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孤寂的夜晚写成,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来访者的思念与无奈之情。诗中融入了对春雨的感知,体现了春天的气息与人情的细腻。
诗歌鉴赏:
《长相思》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以星月不明的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诗中“暗里人来一点钟”的描写,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夜晚,似乎可以听到那微弱的脚步声,感受到那份渴望与期待。
“苍苔深处行”一语,既描绘了环境的幽静,又暗示了行走者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来得成,去不成”,更是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推向高潮,来访的人虽然到达,却无法再离去,似乎隐喻着一种情感的羁绊与无奈。
“城上醮楼打五更”,则将时间的流逝与传统文化的氛围结合在一起,庙会的钟声不仅是时间的标志,也为诗作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花间春雨声”将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细雨轻柔的声音与春天的气息交织在一起,给人以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的静谧、对来访者的思念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星不明,月不明:表达了夜的黑暗和孤寂。
- 暗里人来一点钟:有人在深夜时分来访,暗示着期待与渴望。
- 苍苔深处行:行走在被苍苔覆盖的地面,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来得成,去不成:来的人不能离去,隐含着情感的纠缠。
- 城上醮楼打五更:庙会的钟声响起,时间的流逝与文化气息交织。
- 花间春雨声:春雨的声音带来生机,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通过星月不明的描写生动展现。
- 拟人:春雨的声音仿佛在与人对话,增强了情感的亲切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与对来访者的思念,表现了对情感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以及传统文化的底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月:象征孤独与寂静。
- 苍苔:代表自然的静谧与生命的脆弱。
- 钟声:时间的流逝与传统文化的象征。
- 春雨: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开头描绘了什么样的夜晚?
- A. 灯火辉煌
- B. 星月不明
- C. 繁星满天
- 答案: B
-
“来得成,去不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无奈
- C. 忧伤
-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城上醮楼”指的是什么?
- A. 庙会
- B. 酒楼
- C. 书院
-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沉重。
- 《长恨歌》:通过传奇故事表达爱情的悲切,风格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