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蜡烟轻出禁城,天涯也复有清明。
佳晨作客风情借,晴日还乡意气生。
果下金丸年少去,水边珠衱丽人行。
读书镫火无劳乞,且喜前村酒旆迎。
白话文翻译:
红蜡烟轻轻飘出禁城,远方也正值清明时节。
在这美好的清晨,借着客人的风情,
在晴朗的日子里,归乡的心情倍感振奋。
年轻时的金丸果子已然远去,水边的美人穿着珠光闪烁的衣裳走过。
读书的灯下不再辛苦乞求,
而是高兴地迎接前村的酒旗。
注释:
- 红蜡烟:红色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象征着祭祀活动。
- 禁城:指皇宫,表示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 清明:指清明节,表达春天的气息。
- 金丸:指金子做的果子,比喻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 珠衱:珠光闪烁的衣服,形容美丽的女子。
- 镫火:灯火,表示读书时的情景。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春季,代表着扫墓和祭祖的习俗。诗中提到的“清明”不仅是节日的名称,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珩,明代诗人,生于明万历年间,少有才名,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节期间,诗人送别友人,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归乡的情怀,情景交融,令人感受到温暖的春意。
诗歌鉴赏:
《清明送客》是一首描写清明时节送别友人的诗作,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春季意象,展现出一种温暖而又感伤的情感。开篇用“红蜡烟轻出禁城”引入清明节的祭祀气氛,红蜡烛的烟雾轻轻飘散,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佳晨作客风情借,晴日还乡意气生”描绘出在美好的清晨,友人相聚的愉悦和归乡时的激动,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种情感在后面的描写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尤其是对年轻时光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短暂与珍贵。
最后,诗人以“读书镫火无劳乞,且喜前村酒旆迎”结束,体现出一种从容与淡然,既有对生活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洒脱气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蜡烟轻出禁城:蜡烛的烟雾轻轻飘出皇宫,暗示着清明节的祭礼开始。
- 天涯也复有清明:即使远在天涯的地方,也同样是清明时节,表明节日的普遍性。
- 佳晨作客风情借:美好的清晨,客人之间的温情交融。
- 晴日还乡意气生:在晴朗的日子里,归乡的心情愈加激昂。
- 果下金丸年少去:年少时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表达对青春的怀念。
- 水边珠衱丽人行:水边走过的美丽女子,增添了春天的生机。
- 读书镫火无劳乞:在灯下读书的情景,表明对知识的渴望。
- 且喜前村酒旆迎:期待着前村的酒旗迎接,表达对归乡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果下金丸”,将青春比作金子的果实,形象生动。
- 对仗:如“红蜡烟轻出禁城,天涯也复有清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清明节的氛围和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归乡的期盼,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蜡烟:象征着清明节的祭祀气氛。
- 佳晨:象征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珠衱:象征美丽与青春。
- 酒旆:象征欢庆与团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明节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祭祖
B. 过春节
C. 赏月
答案:A -
“红蜡烟”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春暖花开
B. 祭祀活动
C. 美丽女子
答案:B -
诗中描绘的“水边珠衱丽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 by 杜甫
- 《清明时节雨纷纷》 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高珩的《清明送客》相比,杜甫的《清明》更侧重于描写清明节的景象及其对人们情感的影响,表现出一种更为沉重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珩研究》
- 《清明节文化习俗解析》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