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潭霁月》

时间: 2025-01-04 09:19:12

霁月浮光照,龙潭夜气清。

珠华涵止水,璧影濯流英。

野阔群峰隐,波恬两岸平。

渔灯红照处,短笛弄新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月浮光照,龙潭夜气清。
珠华涵止水,璧影濯流英。
野阔群峰隐,波恬两岸平。
渔灯红照处,短笛弄新声。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月光下,龙潭的夜晚显得格外清冷。
水面上珠光闪烁,映照着静止的水面,仿佛璧玉的影子在水中轻轻荡漾。
辽阔的野外,群山若隐若现,水面平静,两岸也显得安宁。
渔船上的红灯闪烁,短笛声悠扬,奏出新的旋律。

注释:

  • 霁月:指雨后初晴的月亮。
  • 浮光:水面上的光影。
  • 珠华:比喻水面上闪烁的光点。
  • 璧影:玉璧的影子,形容水面如玉一般清澈。
  • 流英:水流中漂浮的花瓣。
  • 野阔:形容野外开阔的景象。
  • 群峰隐:山峰隐约可见。
  • 波恬:水波平静。
  • 渔灯:渔船上的灯。
  • 短笛:一种乐器,指音乐声。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龙潭”可指代许多与龙相关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清澈和神秘的水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方达圣,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 创作背景:写作于某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可能在游览或驻足于龙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抒发内心的感受。

诗歌鉴赏:

《鲫潭霁月》以清晰的月光和静谧的水面为背景,营造出一个恬静而美丽的夜景。诗中的“霁月浮光照”开篇即引入了清冷的月光,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接着,随着“珠华涵止水”的描写,水面如同镶嵌着珠宝,静谧而美丽,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诗中不仅仅停留在视觉的描绘,还通过“渔灯红照处,短笛弄新声”展现了生活的气息,渔灯和笛声的结合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仿佛让人感受到渔民的生活。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深刻而富有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霁月浮光照:雨后月亮的光辉映照出浮动的光影。
    • 龙潭夜气清:龙潭的夜晚气息清新,透彻。
    • 珠华涵止水:水面上闪烁的光点,像珠宝一样的华丽。
    • 璧影濯流英:水中如同玉璧的影子,映衬着流动的花瓣。
    • 野阔群峰隐:辽阔的野外,群山若隐若现,十分迷人。
    • 波恬两岸平:水面平静,岸边的景色也显得安宁。
    • 渔灯红照处:渔船上的红灯照亮了周围。
    • 短笛弄新声:悠扬的笛声在夜晚响起,带来新鲜的旋律。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华”比喻水面光点,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增加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宁静夜晚的喜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霁月:象征着雨后的清新与美好。
  • 龙潭:象征着神秘而宁静的自然。
  • 渔灯:代表着人们的生活与生计。
  • 短笛:象征着音乐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霁月”指的是怎样的月亮?

    • A. 大雨滂沱的月亮
    • B. 雨后初晴的月亮
    • C. 晴天的月亮
    • D. 朦胧的月亮
  2. 诗中“珠华”所指的是:

    • A. 珠宝
    • B. 水面上的光点
    • C. 花瓣
    • D. 月光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的宁静与和谐美。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夜晚景色,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比较方达圣的《鲫潭霁月》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方达圣更侧重于夜晚的静谧,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汉语词典》